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其他

当前栏目

A 星算法总结_数据结构与算法知识点总结

2023-06-13 09:11:12 时间

大家好,又见面了,我是你们的朋友全栈君。

A 星算法总结

A 星算法FPGA EDA工具VPR布线器所采用的布线算法,面试滴滴的时候听说他们的路径规模用的也是A 星算法,感觉这个算法还蛮厉害的,对这个算法进行一个总结。 文章http://www.tuicool.com/articles/MJrYz26 对这个算法用语言描述的很好,搬运下:

  A星寻路算法显然是用来寻路的,应用也很普遍,比如梦幻西游。。。算法的思路很简单,就是在bfs的基础上加了估值函数。它的核心是 F(x) = G(x) + H(x) 和open、close列表。   G(x)表示从起点到X点的消耗(或者叫移动量什么的),H(X)表示X点到终点的消耗的估值,F(x)就是两者的和值。open列表记录了可能要走的区域,close列表记录了不会再考虑的区域。我们每次都选F值最小的区域搜索,就能搜到一条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其中估值H越接近准确值,需要搜索的节点就越少。 A星算法的步骤: { 将起点区域添加到open列表中,该区域有最小的和值。 重复以下:   将open列表中最小F值的区域X移除,然后添加到close列表中。   对于与X相邻的每一块可通行且不在close列表中的区域T: 如果T不在open列表中:添加到open列表,把X设为T的前驱 如果T已经在open列表中:检查 F 是否更小。如果是,更新 T的F值 和前驱 直到:   终点添加到了close列表。(已找到路径)   终点未添加到close列表且open列表已空。(未找到路径) }

估值函数H(X)很有意思,不同的估值函数会带来不同的路径,因此在二维坐标系统下作了个小小的测试:

曼哈顿距离

在二维平面中 点(x1,y1)和点(x2, y2)的曼哈顿距离:H(X)= abs(x1-x2)+ abs(y1 – y2)。其中红色的点表示考察过的点,绿色的点表示最终生成的路径。

殴几里得距离

在二维平面中 点(x1,y1)和点(x2, y2)的曼哈顿距离:H(X)= sqrt((x1-x2)* (x1-x2)+ (y1 – y2)*(y1 – y2))

水平距离

这是测着玩的: H(X)= abs(x1 – x2)

垂直距离

这也是我测着玩的:H(X) = abs(y1 – y2)

迪杰斯特拉算法

令H(x) = 0, A星算法就变成了 迪杰斯特拉算法,想想还真是!!

契比雪夫距离

H(X)= max( abs(x1 – x2), abs(y1 – y2) )

看来加上H(X)效果大有改善!! 代码为原创: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wjwever1/9669482

发布者:全栈程序员栈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avaforall.cn/188532.html原文链接:https://javaforal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