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其它

当前栏目

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
2023-09-11 14:20:39 时间

文章目录

0:串联各章

等价条件

1. ①|A|≠0,A可逆
⇦⇨②r(A)=n,A满秩
⇦⇨③α₁,α₂,…αn线性无关
⇦⇨④Ax=0仅有零解

2. ①|A|=0,A不可逆
⇦⇨②r(A)<n,A不满秩
⇦⇨③α₁,α₂,…αn线性相关
⇦⇨④Ax=0有非零解




第1章 行列式

求行列式

求二阶行列式:交叉相减

求三阶行列式:行/列展开定理
①若三阶行列式是上/下三角矩阵,则行列式的值直接为主对角线乘积



例题1:15年13.   求n阶行列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 2 n + 1 − 2 2^{n+1}-2 2n+12




行列式的性质

1.若A为n阶方阵,则 ∣ k A ∣ = k n ∣ A ∣ |kA|=k^n|A| kA=knA
2. ∣ A ∗ ∣ = ∣ A ∣ n − 1 |A^*|=|A|^{n-1} A=An1

3.分块矩阵的行列式:
(1)副对角线
若A为n阶矩阵,B为m阶矩阵,则 ∣ O B A C ∣ = ∣ C B A O ∣ = ( − 1 ) m n ∣ A ∣ ∣ B ∣ \left|\begin{array}{cc} O & B \\ A & C \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c} C & B \\ A & O \end{array}\right|=(-1)^{mn}|A||B| OABC = CABO =(1)mnA∣∣B

4. ∣ A B ∣ = ∣ A ∣ ⋅ ∣ B ∣ |AB|=|A|·|B| AB=AB
5. ∣ A ∣ = ∑ k = 1 n a i k A i k |A|=\sum\limits_{k=1}^na_{ik}A_{ik} A=k=1naikAik (i=1,2,3…n)       行列展开定理
6.不满秩、不可逆、向量组线性相关,则行列式 = 0       满秩、可逆、行列式非零、线性无关的关系



例题1:23李林四(一)1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2048





第2章 矩阵

矩阵运算


例题1:23李林四(一)2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初等变换

以下三种变换,称为矩阵的初等变换:对行进行初等变换,称为初等行变换;对列进行初等变换,称为初等列变换
1.交换:交换矩阵任意两行或两列
2.倍乘:用非零常数k乘矩阵的任一行或任一列
3.倍加:用数k乘矩阵的任一行(列)再加到另一行(列)上

如果矩阵A经初等变换得矩阵B,则称矩阵A与矩阵B等价


初等变换性质

1.初等变换只有秩不变,其他:迹、特征值、行列式均可能改变
理论上不改变特征值的初等变换,只有相似变换和正交变换。



例题1:23李林四(四)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D


例题2:14年13.





矩阵的秩

1. r ( A ) = r ( A T ) = r ( A A T ) = r ( A T A ) r(A)=r(A^T)=r(AA^T)=r(A^TA) r(A)=r(AT)=r(AAT)=r(ATA)

2. r ( A , B ) = r ( A , B ) T = r ( A T B T ) r(A,B)=r(A,B)^T=r\dbinom{A^T}{B^T} r(A,B)=r(A,B)T=r(BTAT)

3. m a x { r ( A ) , r ( B ) } ≤ r ( A , B ) ≤ r ( A + B ) max\{r(A),r(B)\}≤r(A,B)≤r(A+B) max{r(A),r(B)}r(A,B)r(A+B)

m a x { r ( A ) , r ( B ) } ≤ r ( A , B ) max\{r(A),r(B)\}≤r(A,B) max{r(A),r(B)}r(A,B) ≤ r ( A ) + r ( B ) ≤r(A)+r(B) r(A)+r(B)

4. r ( A B ) ≤ m i n { r ( A ) , r ( B ) } r(AB)≤min\{r(A),r(B)\} r(AB)min{r(A),r(B)}

5.若A为m×n矩阵,矩阵的秩≤行秩,≤列秩。即 r ( A ) ≤ m i n { m , n } r(A)≤min\{m,n\} r(A)min{m,n}



例题1:18年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矩阵是列分块的,可以作列变换而不改变矩阵的秩

A、B:(A,AB)=A(E,B)
∵r(A,b)≥r(A),∴①r(A,AB)≥r(A)
∵r(AB)≤r(A)且r(AB)≤r(B),∴②r(A,AB)=r[A(E,B)]≤r(A)
综上①②,r(A,AB)=r(A)
A✔B❌

C: m a x { r ( A ) , r ( ) B } ≤ r ( A , B ) ≤ r ( A ) + r ( B ) max\{r(A),r()B\}≤r(A,B)≤r(A)+r(B) max{r(A),r()B}r(A,B)r(A)+r(B) 。C❌

D: r ( A , B ) = r ( A , B ) T = r ( A T B T ) r(A,B)=r(A,B)^T=r\dbinom{A^T}{B^T} r(A,B)=r(A,B)T=r(BTAT),D❌

答案:A





上(下)三角矩阵、对角阵

1.上(下)三角矩阵和对角阵的特征值,均为主对角线元素




可逆矩阵

可逆矩阵的定义

1.对于n阶方阵A,若存在一个n阶方阵B,使得 A B = E  或  B A = E AB=E\ 或\ BA=E AB=E  BA=E,则A、B互逆:
A = B − 1 , B = A − 1 A=B^{-1},B=A^{-1} A=B1B=A1
A B = E = B A AB=E=BA AB=E=BA


2.特殊情况:若 A ( k B ) = E A(kB)=E A(kB)=E,则 k B kB kB为A的逆矩阵



例题1:22年15.   乘逆矩阵,消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法一)可逆矩阵的定义

(法二)特殊值:① 令 A = − E 令A=-E A=E 令 A = 2 E 令A=2E A=2E 令 A = 3 E 令A=3E A=3E
A取值不同,B取值也不同,但最终B-A均为-E

答案:-E



例题2:23李林四(三)15.   A B = E = B A AB=E=BA AB=E=B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凑可逆阵:由 A 2 = 2 A B + E A²=2AB+E A2=2AB+E,移项得 A 2 − 2 A B = E A²-2AB=E A22AB=E,即 A ( A − 2 B ) = E A(A-2B)=E A(A2B)=E
A A A A − 2 B A-2B A2B互为可逆阵,∴ A ( A − 2 B ) = ( A − 2 B ) A A(A-2B)=(A-2B)A A(A2B)=(A2B)A,即 A 2 − 2 A B = A 2 − 2 B A A²-2AB=A²-2BA A22AB=A22BA。即 A B = B A AB=BA AB=BA
∣ A B − B A + 2 A ∣ = ∣ 2 A ∣ = 2 3 ∣ A ∣ = 8 × 1 = 8 |AB-BA+2A|=|2A|=2³|A|=8×1=8 ABBA+2A=∣2A=23A=8×1=8

答案:8



例题3:01年4.   将等式右边变成 k E kE kE,等式左边变成可因式分解的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由逆矩阵定义 A B = E AB=E AB=E A k B = E AkB=E AkB=E,找 A − E A-E AE 的逆矩阵。
关键在于:将等式右边变成 k E kE kE,等式左边变成可因式分解的形式

解:由 A 2 + A − 4 E = O A²+A-4E=O A2+A4E=O,移项得 A 2 + A − 2 E = 2 E A²+A-2E=2E A2+A2E=2E
( A + 2 E ) ( A − E ) = 2 E (A+2E)(A-E)=2E (A+2E)(AE)=2E ∴ ( A − E ) − 1 = 1 2 ( A + 2 E ) ∴(A-E)^{-1}=\dfrac{1}{2}(A+2E) (AE)1=21(A+2E)注意,系数要放在括号外,不要把矩阵写成分式

答案: 1 2 ( A + 2 E ) \dfrac{1}{2}(A+2E) 21(A+2E)



例题4:08年5.   幂零阵、可逆矩阵定义、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由 A 3 = O A³=O A3=O E ± A 3 = E E±A^3=E E±A3=E
①即 E = E + A 3 = ( E + A ) ( E 2 − A E + A 2 ) = ( E + A ) ( E − A + A 2 ) E=E+A^3=(E+A)(E^2-AE+A^2)=(E+A)(E-A+A²) E=E+A3=(E+A)(E2AE+A2)=(E+A)(EA+A2),则 E + A E+A E+A可逆且 ( E + A ) − 1 = E − A + A 2 (E+A)^{-1}=E-A+A² (E+A)1=EA+A2
②即 E = E − A 3 = ( E − A ) ( E 2 + A E + A 2 ) = ( E − A ) ( E + A + A 2 ) E=E-A^3=(E-A)(E^2+AE+A^2)=(E-A)(E+A+A^2) E=EA3=(EA)(E2+AE+A2)=(EA)(E+A+A2),则 E − A E-A EA可逆且 ( E − A ) − 1 = E + A + A 2 (E-A)^{-1}=E+A+A^2 (EA)1=E+A+A2

答案:C



可逆矩阵性质

1.若n阶方阵A可逆,则A的逆矩阵必唯一

2.若n阶方阵A可逆,则 ∣ A ∣ ≠ 0 |A|≠0 A=0

3.若n阶方阵P为可逆矩阵,则 ( P − 1 ) T = ( P T ) − 1 (P^{-1})^T=(P^T)^{-1} (P1)T=(PT)1

4.乘可逆矩阵,不改变原矩阵的秩



例题1:17年13.   乘可逆矩阵,不改变原矩阵的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A = ( 1 0 1 1 1 2 0 1 1 ) → ( 1 0 1 0 1 1 0 0 0 ) A=\left(\begin{array}{cc} 1 & 0 & 1\\ 1 & 1 & 2\\ 0 & 1 & 1\\ \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c} 1 & 0 & 1\\ 0 & 1 & 1\\ 0 & 0 & 0\\ \end{array}\right) A= 110011121 100010110 ∴ r ( A ) = 2 ∴r(A)=2 r(A)=2

矩阵 ( A α 1 , A α 2 , A α 3 ) = A ( α 1 , α 2 , α 3 ) (Aα_1,Aα_2,Aα_3)=A(α_1,α_2,α_3) (Aα1,Aα2,Aα3)=A(α1,α2,α3)
α 1 , α 2 , α 3 α_1,α_2,α_3 α1,α2,α3线性无关   ∴ ( α 1 , α 2 , α 3 ) (α_1,α_2,α_3) (α1,α2,α3)为可逆矩阵
r ( A α 1 , A α 2 , A α 3 ) = r ( A ) = 2 r(Aα_1,Aα_2,Aα_3)=r(A)=2 r(Aα1,Aα2,Aα3)=r(A)=2

答案:2



例题2:17年5.





伴随矩阵 A*

伴随矩阵的定义

A = ( a 11 a 12 a 13 a 21 a 22 a 23 a 31 a 32 a 33 ) A=\left(\begin{array}{ccc} a_{11} & a_{12} & a_{13}\\ a_{21} & a_{22} & a_{23}\\ a_{31} & a_{32} & a_{33} \end{array}\right) A= a11a21a31a12a22a32a13a23a33 ,则 A ∗ = ( A 11 A 21 A 31 A 12 A 22 A 32 A 13 A 23 A 33 ) A^*=\left(\begin{array}{ccc} A_{11} & A_{21} & A_{31}\\ A_{12} & A_{22} & A_{32}\\ A_{13} & A_{23} & A_{33} \end{array}\right) A= A11A12A13A21A22A23A31A32A33


伴随矩阵性质 (伴随矩阵公式)

  1. A ⋅ A ∗ = A ∗ ⋅ A = ∣ A ∣ E ⇨ { A ∗ = ∣ A ∣ A − 1 A − 1 = A ∗ ∣ A ∣ A·A^* = A^*·A=|A|E\quad ⇨\quad \left\{ \begin{aligned} A^*=|A|A^{-1} \\ A^{-1}=\dfrac{A^*}{|A|} \end{aligned} \right. AA=AA=AE A=AA1A1=AA

推导: A ⋅ A ∗ = ( a 11 a 12 . . . a 1 n a 21 a 22 . . . a 2 n . . . . . . . . . a n 1 a n 2 . . . a n n ) ( A 11 A 21 . . . A n 1 A 12 A 22 . . . A n 2 . . . . . . . . . A 1 n A 2 n . . . A n n ) = ( ∣ A ∣ ∣ A ∣ . . . ∣ A ∣ ) A·A^* =\left(\begin{array}{cccc} a_{11} &a_{12} &... &a_{1n} \\ a_{21}&a_{22} &... &a_{2n}\\ ...&... &&...\\ a_{n1}&a_{n2}&...&a_{nn} \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ccc} A_{11}&A_{21} &... &A_{n1} \\ A_{12}&A_{22} &... &A_{n2}\\ ...&... &&...\\ A_{1n}&A_{2n}&...&A_{nn} \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ccc} |A| & & & \\ &|A| & &\\ & &...&\\ &&&|A| \end{array}\right) AA= a11a21...an1a12a22...an2.........a1na2n...ann A11A12...A1nA21A22...A2n.........An1An2...Ann = AA...A



2. ∣ A ∗ ∣ = ∣ A ∣ n − 1 |A^*| = |A|^{n-1} A=An1

推导: A A ∗ = ∣ A ∣ E AA^* = |A|E AA=AE ∴ ∣ A A ∗ ∣ = ∣ A ∣ n ∴|AA^*|=|A|^n AA=An ∣ A ∗ ∣ = A n − 1 |A^*|=A^{n-1} A=An1



3. r ( A ∗ ) = { n , r ( A ) = n 1 , r ( A ) = n − 1 0 , r ( A ) < n − 1 r(A^*)= \left\{ \begin{aligned} n,\qquad\quad r(A)=n \\ 1,\quad r(A)=n-1 \\ 0,\quad r(A)<n-1 \end{aligned} \right. r(A)= n,r(A)=n1,r(A)=n10,r(A)<n1



例题1:05年1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C



例题2:09年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B



例题3:11年6.   r(A*)的性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D




例题4:13年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1





转置矩阵

转置的性质

( A B ) T = B T A T (AB)^T=B^TA^T (AB)T=BTAT




分块矩阵

分块矩阵的性质

1.分块矩阵的逆矩阵:
( O A B O ) − 1 = ( O B − 1 A − 1 O ) \left(\begin{array}{cc} O & A \\ B & O \end{array}\right)^{-1}=\left(\begin{array}{cc} O &B^{-1} \\ A^{-1} & O \end{array}\right) (OBAO)1=(OA1B1O)



例题1:18年6.




对分块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





第3章 n维向量

①部分相关,整体相关
②整体无关,部分无关
③低维无关,高维无关
④高维相关,低维相关



n维单位列向量

α = ( a 1 a 2 a 3 . . . a n ) , α T = ( a 1 , a 2 , a 3 , . . . , a n ) α=\left(\begin{array}{c} a_1 \\ a_2 \\ a_3 \\ ...\\ a_n \end{array}\right),α^T=(a_1,a_2,a_3,...,a_n) α= a1a2a3...an ,αT=(a1,a2,a3,...,an)

性质:
1. α ⋅ α T α·α^T ααT是n×n阶方阵, α T ⋅ α α^T·α αTα是一个数
2. t r ( α ⋅ α T ) = α T ⋅ α \rm tr(α·α^T)=α^T·α tr(ααT)=αTα
3. r ( α ⋅ α T ) = 1 \rm r(α·α^T)=1 r(ααT)=1
4. ( α ⋅ α T ) T = α ⋅ α T , ∴ α ⋅ α T (α·α^T)^T=α·α^T,∴α·α^T (ααT)T=ααTααT是n阶实对称方阵,可以相似对角化, α ⋅ α T ∼ ( 1 0 . . . 0 ) α·α^T\sim\left(\begin{array}{cc} 1 & & \\ & 0 & \\ & & ...\\ & & & 0 \end{array}\right) ααT 10...0




例题1:17年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不可逆,即|A|=λ₁λ₂λ₃…=0,即有0特征值

α ⋅ α T ∼ ( 1 0 . . . 0 ) α·α^T\sim\left(\begin{array}{cc} 1 & & \\ & 0 & \\ & & ...\\ & & & 0 \end{array}\right) ααT 10...0 ,显然 E − α ⋅ α T E-α·α^T EααT有零特征值,不可逆

答案:A




向量的线性关系

线性组合、线性表示

若存在常数 k 1 , k 2 , . . . , k s , k_1,k_2,...,k_s, k1,k2,...,ks,使得 α = k 1 β 1 + k 2 β 2 + . . . + k s β s , α = k_1β_1+ k_2β_2+...+ k_sβ_s, α=k1β1+k2β2+...+ksβs则称向量 α α α是向量组 β 1 , β 2 , . . . , β s β_1,β_2,...,β_s β1,β2,...,βs线性组合,或称向量 α α α可被向量组 β 1 , β 2 , . . . , β s β_1,β_2,...,β_s β1,β2,...,βs线性表示(线性表出)



例题1:03年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D



例题2:数二 21年9.   线性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D



例题3:20年6.   直线的点向式方程→直线的参数方程→直线参数方程的向量形式 + 线性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C



线性相关

1.定义:设向量组α12,…,αs,若存在不全为0的数k1,k2,…,ks,使k1α1+k2α2+…+ksαs=0,则称向量组α12,…,αs线性相关

2.线性相关的充要条件:α12,…,αs中至少有一个向量可以被其他向量线性表示

3.线性相关的等价条件

4.线性无关可以到线性相关,若已经线性相关不可再回到线性无关


例题:12年0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法一:线性相关的充要条件:线性相关⇦⇨行列式=0
∵|α134|=0,∴α1、α3、α4线性相关

法二:线性相关的充分条件:线性相关⇨成比例
∵α34=(0,0,c3+c4)T,与α1成比例,∴α1、α3、α4线性相关

答案:C



例题2:06年1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若已经相关了,则初等变换后依然相关,不能再变回无关了。(若变换后是无关,则变换前肯定也得是无关)
若本来无关,通过变换可能相关。

答案:A



例题3:06年11.真题的变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C



线性无关

1.定义:设向量组α12,…,αs,若不存在不全为0(仅存在全为0)的数k1,k2,…,ks,使k1α1+k2α2+…+ksαs=0,则称向量组α12,…,αs线性无关

显然,若向量组中有零向量,则向量组线性相关。(可取零向量α0的系数k0为任意非零常数,破坏了线性无关的定义。)
即含有零向量的向量组线性相关。
本来线性无关的向量组,加入一个零向量,它们就线性相关了。可见零向量就是一个润滑剂

2.推论:设向量组α12,…,αs线性无关,但向量组α12,…,αs,β线性相关。则向量β可由向量组α12,…,αs线性表示,且表示法唯一。

3.线性无关的等价条件:可逆、满秩、行列式≠0、向量组不成比例



例题1:14年6.   线性无关、必要性与充分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①必要性成立,是必要条件

②充分性不成立,是非充分条件(若向量组中有一个零向量,则该向量组线性相关)

答案:A




矩阵等价、向量组等价

1.矩阵等价:①型同 ②秩等:R(A)=R(B)
向量组等价:①型同 ②秩等:R(A)=R(B) ③两个向量组可以相互线性表出

2.初等行变换:行向量组等价
 初等列变换:列向量组等价



例题1:23李林四(一)5.   向量组等价:型同、秩等、相互表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答案:B



例题2:13年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B



例题3:00年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D





第4章 线性方程组

齐次线性方程组 Ax=0

齐次线性方程组 Am×nx=0


例题:18年20.(1)



基础解系

1.概念:齐次方程组AX=0的解向量集合的极大线性无关组

2.表示: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为 ξ 1 , ξ 2 , . . . , ξ n − r ξ_1,ξ_2,...,ξ_{n-r} ξ1,ξ2,...,ξnr

3.求法:
①把A化为行阶梯/行最简矩阵
②不在直角边上的 n-r(A) x i x_i xi为自由变量,设置好自由变量的值
③根据行阶梯/行最简矩阵,由最后一行倒着开始求其余变量的值,直至第一行,求出一个解向量 ξ 1 ξ_1 ξ1;再从最后一行开始求,得到第二个解向量 ξ 2 ξ_2 ξ2;直至求完所有解向量 ξ n − r ξ_{n-r} ξnr


自由变量

(1)谁是自由变量:化行阶梯/行最简矩阵时,不在直角边上的 x i x_i xi为自由变量

(2)自由变量/线性无关的解向量的个数:n-r(A)

(3)自由变量的设置:
1个自由变量:1
2个自由变量: ( 1 0 ) , ( 0 1 ) \binom{1}{0},\binom{0}{1} (01),(10)

3个自由变量: ( 1 0 0 ) \left(\begin{array}{c} 1 \\ 0 \\ 0 \end{array}\right) 100 ( 0 1 0 ) \left(\begin{array}{c} 0 \\ 1 \\ 0 \end{array}\right) 010 ( 0 0 1 ) \left(\begin{array}{c} 0 \\ 0 \\ 1 \end{array}\right) 001



例题1:14年2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2)A3×4B4×3=E3×3
由于A和B都不是方阵,故AB都不可逆,更没有行列式。
考虑拆分,B=(b1,b2,b3),E=(e1,e2,e3)。则AB=E被拆成Ab1=e1,Ab2=e2,Ab3=e3

bi=kiξ+特解,k为任意常数




方程组的通解

先求出n-r(A)个线性无关的基础解系,每一个基础解系前面加一个 k i k_i ki,齐次方程组的通解为: X = k 1 ξ 1 + k 2 ξ 2 + k 3 ξ 3 + . . . X=k_1ξ_1+k_2ξ_2+k_3ξ_3+... X=k1ξ1+k2ξ2+k3ξ3+...

若非齐次方程组 A X = β AX=β AX=β的特解为 β β β,则非齐次方程组的通解为: X = k 1 ξ 1 + k 2 ξ 2 + k 3 ξ 3 + . . . + β X=k_1ξ_1+k_2ξ_2+k_3ξ_3+...+β X=k1ξ1+k2ξ2+k3ξ3+...+β



例题1:19年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 X = k ( 1 − 2 1 ) X=k\left(\begin{array}{c} 1 \\ -2 \\ 1 \end{array}\right) X=k 121 ,k为任意常数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

(1) 设A是m×n矩阵,则齐次线性方程组 AX=0非零解 的充要条件是 r(A)<n. 即 r(α12,…,αn,)<n,即 向量组α12,…,αn线性相关

(2) 设A是n阶方阵,则齐次线性方程组 AX=0非零解 的充要条件是 |A|=0

(3)设A是m×n矩阵,且m<n(行数<列数、方程组个数<未知数个数),则齐次线性方程组 AX=0 必有非零解。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Ax=β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Am×nx=β,可组合成AX=B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

r ( A ) < r ( A , β ) r(A)<r(A,β) r(A)<r(A,β),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无解β不能由α₁,α₂,α₃线性表示
r ( A ) = r ( A , β ) r(A)=r(A,β) r(A)=r(A,β),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AX=β有解,β可由α₁,α₂,α₃线性表示
r ( A ) = r ( A , β ) = n r(A)=r(A,β)=n r(A)=r(A,β)=n,方程组有唯一解,β可由α₁,α₂,α₃线性表示且表示法唯一
r ( A ) = r ( A , β ) < n r(A)=r(A,β)<n r(A)=r(A,β)<n,方程组有无穷多解,β可由α₁,α₂,α₃线性表示且表示法不唯一



例题1:23李林六套卷(二)1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β不能由α₁,α₂,α₃线性表示,即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无解, r ( A ) < r ( A , β ) r(A)<r(A,β) r(A)<r(A,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0



例题2:12年2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2)Ax=β有无穷多解,则 r ( A ) = r ( A ˉ ) < n r(A)=r(\bar{A})<n r(A)=r(Aˉ)<n,即r(A)<n,即 |A|=0

化为行最简后,先求齐次解Ax=0得基础解系ξ=(1,1,1,1)T。特解即为此时的β’=(0,-1,0,0)T。通解X=kξ+β’=k(1,1,1,1)T+(0,-1,0,0)T,k为任意常数



例题3:13年2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设 C = ( x 1 x 2 x 3 x 4 ) C=\left(\begin{array}{cc} x_1 & x_2 \\ x_3 & x_4 \end{array}\right) C=(x1x3x2x4),由AC-CA=B得出含x的方程组,写为系数矩阵D的增广矩阵 D ˉ \bar{D} Dˉ,化为行最简矩阵。这时就可以通过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别条件 r ( D ) = r ( D ˉ ) r(D)=r(\bar{D}) r(D)=r(Dˉ)来求a,b的值了。求出后把a,b代入 D ˉ \bar{D} Dˉ,求出齐次方程组的基础解析 ξ 1 = ( 1 − 1 1 0 ) ξ_1=\left(\begin{array}{c} 1 \\ -1 \\ 1 \\ 0 \end{array}\right) ξ1= 1110 ξ 2 = ( 1 0 0 1 ) ξ_2=\left(\begin{array}{c} 1 \\ 0 \\ 0 \\ 1 \end{array}\right) ξ2= 1001 ,非齐次通解X= ( x 1 x 2 x 3 x 4 ) = k 1 ξ 1 + k 2 ξ 2 + ( 1 0 0 0 ) \left(\begin{array}{c} x_1 \\ x_2 \\ x_3 \\ x_4 \end{array}\right)=k_1ξ_1+k_2ξ_2+\left(\begin{array}{c} 1 \\ 0 \\ 0 \\ 0 \end{array}\right) x1x2x3x4 =k1ξ1+k2ξ2+ 1000

C = ( x 1 x 2 x 3 x 4 ) C=\left(\begin{array}{cc} x_1 & x_2 \\ x_3 & x_4 \end{array}\right) C=(x1x3x2x4)=…




同解方程组

1.定义/概念:两个方程组 A m × n x = 0 A_{m×n}x=0 Am×nx=0 B m × n x = 0 B_{m×n}x=0 Bm×nx=0 有完全相同的解,则称为同解方程组

2.性质:
A x = 0 Ax=0 Ax=0 B x = 0 Bx=0 Bx=0 为同解方程组
⇦⇨A与B的行向量组等价向量组
⇦⇨ r ( A ) = r ( B ) = r ( A B ) r(A)=r(B)=r\dbinom{A}{B} r(A)=r(B)=r(BA)



例题1:22年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①仅有零解 ⇦⇨ 系数矩阵满秩
齐次方程组的同解变形 ⇦⇨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C






方程组的几何意义:3个方程代表3个平面,交点代表解的个数

方程组有3个方程,每个方程代表一个平面。3个平面的交点个数代表方程组的解的个数。
若三个平面相交于同一条直线,则 r ( A ) = r ( A ˉ ) = 2 r(A)=r(\bar{A})=2 r(A)=r(Aˉ)=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题1:23李林六套卷(三)7.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3个平面相较于一条直线,则有无穷多个交点,则 r ( A ) = r ( A ˉ ) < 3 r(A)=r(\bar{A})<3 r(A)=r(Aˉ)<3
A ˉ = ( 1 1 b ∣   3 2 a + 1 b + 1 ∣   7 0 1 − a 2 b − 1 ∣   0 ) \bar{A}=\left(\begin{array}{cc} 1 & 1 & b &| \ 3 \\ 2 & a+1 & b+1 &| \ 7 \\ 0 & 1-a & 2b-1 &| \ 0\\ \end{array}\right) Aˉ= 1201a+11abb+12b1 3 7 0
显然,第三行要为全0,则a=1,b=1/2

答案:B



例题2:02年10.   系数矩阵秩、增广矩阵秩 用空间中的平面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A.三个平面只有一个交点,方程组有唯一解, r ( A ) = r ( A ˉ ) = 3 r(A)=r(\bar{A})=3 r(A)=r(Aˉ)=3。A❌
B.三个平面相较于同一条直线,即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 r ( A ) = r ( A ˉ ) = 2 < 3 r(A)=r(\bar{A})=2<3 r(A)=r(Aˉ)=2<3。B✔
C.两两相交,互不平行: r ( A ) = 2 , r ( A ˉ ) = 3 r(A)=2,r(\bar{A})=3 r(A)=2r(Aˉ)=3。 C❌
D.两平面平行,第三个平面与这两个平行平面分别相交: r ( A ) = 2 , r ( A ˉ ) = 3 r(A)=2,r(\bar{A})=3 r(A)=2r(Aˉ)=3。D❌

答案:B



例题3:19年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A





第5章 相似矩阵

矩阵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矩阵完成的是一个向量空间到另一个向量空间的映射。
如,某向量x₁,经过矩阵A映射后,变成了Ax₁;某向量x₂,经过矩阵A映射后,变成了Ax₂。
②有些向量映射前后不在一条直线上,有些向量映射前后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映射前后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向量,就称为特征向量。
③对于这种向量,矩阵只起到了伸缩作用,则Ax₂就可以表示为λx₂,这里的λ就称为矩阵A的特征值,x₂就称为此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④也就是说,若非零向量x 满足 Ax=λx,那么λ被称为A的特征值,x称为A的对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Ax=λx就是特征值、特征向量的定义式。特征值λ就是非零向量
x经矩阵A映射后伸缩系数k,映射后的向量x与映射前共线,λ>0同向,λ<0反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1 方阵的 特征值、特征向量

特征值

1.特征值定义:Ax=λx(x≠0),则λ被称为A的特征值

若非零向量x 满足 Ax=λx,那么λ被称为A的特征值,x称为A的对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2.特征值性质:
①上/下三角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即为特征值
特征值之和 = 矩阵的迹 = 主对角线元素之和,即 λ₁+λ₂+…+λn = tr(A) = a₁₁+a₂₂+a₃₃ + …
特征值之积 = 矩阵的行列式,即λ1λ2…λn = |A|

矩阵主对角线元素之和称为矩阵的迹(trace)


3.特征值、特征向量对应表

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
Aλα
A − 1 {\rm A}^{-1} A1 1 λ \dfrac{1}{λ} λ1α
A ∗ {\rm A}^* A ∣ A ∣ λ \dfrac{|{\rm A}|}{λ} λAα

A ⋅ A ∗ = ∣ A ∣ E ∴ A ∗ = ∣ A ∣ A ∴ A·A^*=|A|E \quad ∴A^*=\dfrac{|A|}{A} \quad ∴ AA=AEA=AA A ∗ A^* A的特征值为 ∣ A ∣ λ \dfrac{|A|}{λ} λA


4.概念
①特征矩阵:λE-A
特征多项式 f ( λ ) = ∣ λ E − A ∣ f(λ)=|λE-A| f(λ)=λEA
③特征方程:f(λ)=|λE-A|=0


5.求矩阵A的特征值:
(1)|λE-A|=0
如:|λE-A|=(λ-a)(λ-b)(λ-c)=0 ∴矩阵A的特这个值为:λ₁=a,λ₂=b,λ₃=c

(2)秩为1的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λ₁=tr(A),λ₂=λ₃=0



例题1:18年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A²=1,A²-1=0,(A+1)(A-1)=0,则矩阵A的特征值为1,-1。
|A|=λ1λ2=1×(-1)=-1

答案:-1



例题2:23李林六套卷(六)15.   特征值的性质:主对角线元素之和 = 迹 = 特征值之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A*的主对角元素为A₁₁、A₂₂、A₃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1





特征向量

1.特征向量的定义: Ax=λx(x≠0),则非零向量x被称为A的对应于特征值的特征向量

若非零向量x 满足 Ax=λx,那么λ被称为A的特征值,x称为A的对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2.特征向量的性质:
基础解系中的解向量(自由向量)的个数n-r(A)


3.求每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5.2 矩阵的相似、相似对角化

矩阵相似

1. 相似定义

设A,B为n阶方阵,若存在可逆方阵P,使得 P-1AP = B,则称 矩阵A与B相似,或称A,B是相似矩阵,记为A~B 。称P为A到B的相似变换矩阵或过渡矩阵。


2. 相似的必要条件 (矩阵相似的性质):

若A、B相似,则 迹、行列式、特征值、秩相同。若可相似对角化,则相似于同一个对角阵。

若A~B,则
tr(A)=tr(B)
|A|=|B|
特征值相同 λ₁ λ₂ λ₃ (特征值相同+实对称矩阵 → 相似)
④ 秩相等:r(A)=r(B)
⑤若A~B, 则A-1~B-1, AT~BT证明在下面例题16年05.
⑥相似的两矩阵若均可相似对角化,则可以相似于同一个对角矩阵。该对角矩阵的主对角线元素即为特征值 λ1、λ2、λ3
⑦A~B,则A等价于B,即A可通过初等变换化为B


例题1:15年21.(1)、20年20.(1)

∵ A ∼ B ∴ { t r ( A ) = t r ( B ) ∣ A ∣ = ∣ B ∣ \quad∵A\sim B \qquad∴\left \{\begin{array}{cc} tr(A) = tr(B)\\ |A|=|B| \end{array}\right. AB{tr(A)=tr(B)A=B



例题2:16年0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需要掌握相似性质的证明
已知A~B,则若存在可逆矩阵P使得P-1AP = B。此题额外附加了A、B均为可逆矩阵的条件
①证明:A-1~B-1
∵P-1AP = B
对两边取逆
得 P-1A-1P = B-1,即A-1~B-1

②证明:AT~BT
∵P-1AP=B
对两边取转置
得 PTAT(P-1)T = BT
即 [(PT)-1]-1AT(PT)-1 = BT
令Q = (PT)-1 = (P-1)T,则 Q-1ATQ = BT,则 AT~BT

③在此题A、B均为可逆矩阵的前提下,D正确
P-1AP = B
P-1A-1P = B-1
∴P-1(A+A-1)P = B+B-1

④C,需要A、B均为实对称矩阵

答案:C



3. 两个 实对称/可相似对角化 的矩阵相似的充要条件:

两实对称矩阵/两可相似对角化的矩阵 相似 ⇦⇨ 特征多项式相同 ⇦⇨ 特征值全部相同

对于普通矩阵来说,特征多项式相同、特征值相同,只是相似的必要条件。
但对于两个 实对称/可对角化 的矩阵 来说,特征多项式相同、特征值相同等相似的必要条件,就变成了相似的充分必要条件。

证明:
1.若A、B均可相似对角化,且A、B特征值相同,则A、B相似于同一个对角阵。则 P − 1 A P = Λ , A ∼ Λ P − 1 B P = Λ , B ∼ Λ P^{-1}AP=Λ,A\sim Λ \qquad P^{-1}BP=Λ,B\sim Λ P1AP=ΛAΛP1BP=ΛBΛ
由相似的传递性,可知 A ∼ Λ ∼ B , ∴ A ∼ B A\sim Λ \sim B,∴A\sim B AΛBAB

2.若A、B均为实对称矩阵。实对称矩阵一定可以相似对角化,再接1的证明



条件由强到弱依次是:
①实对称
②不对称但可相似对角化
③不对称,也不可相似对角化



4. 非实对称矩阵相似

(1)充要条件:若两矩阵相似,则特征矩阵也相似,则特征矩阵的秩相等。即 A ∼ B   ⇦⇨   k E − A ∼ k E − B A\sim B \ \ ⇦⇨ \ \ kE-A\sim kE-B AB  ⇦⇨  kEAkEB
(2)必要条件:A~B → r(A)=r(B)
λE-A ~ λE-B → r(λE-A) = r(λE-B)

证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题1:18年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显然,M、A、B、C、D的特征值均为1,1,1。 M ∼ A   ⇦⇨   k E − M ∼ k E − A   → r ( k E − M ) = r ( k E − A ) M\sim A\ \ ⇦⇨\ \ kE-M\sim kE-A \ → r(kE-M)=r(kE-A) MA  ⇦⇨  kEMkEA r(kEM)=r(kEA)
r(E-M)=2,r(E-A)=2,r(E-B)=r(E-C)=r(E-D)=1,∴E-M~E-A

答案:A



例题2:13年06.   实对称矩阵相似的充要条件:特征值相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B




相似对角化

对角化的定义

P − 1 A P = Λ = ( λ 1 λ 2 λ 3 ) , A ∼ Λ P^{-1}AP=Λ=\left(\begin{array}{cc} λ₁ & & \\ & λ₂ & \\ & & λ₃\\ \end{array}\right),A\sim Λ P1AP=Λ= λ1λ2λ3 AΛ



n阶矩阵A可相似对角化的条件

n阶矩阵A可相似对角化的条件
充分条件①A为实对称矩阵
②A有n个互异的特征值
充要条件①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②A的每一个k重特征值,都有k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2重根,要有2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n-r(λE-A)=3-1=2 ∴r(λE-A)=1】


例题1:17年6.   相似对角化的条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A、B为上三角矩阵,C为对角矩阵。显然,A、B、C的特征值均为 2,2,1。
判断A、B是否与C相似, 即A、B能否相似对角化。
由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2重根,要有2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n-r(λE-A)=3-1=2 ∴r(λE-A)=1

显然,r(2E-A)=1,而r(2E-B)=2,∴A可以相似对角化,B不可以

答案:B



例题2:15年21.(2)

求可逆矩阵P,使P-1AP为对角矩阵
只需求出其特征值,以及对应的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①求特征值:A~B,∴A和B特征值相同。因为B的0更多,特征值更好求,所以用矩阵B来求特征值。
②求特征向量:分别将3个特征值λ代入λE-A,化简矩阵,得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解题步骤:
①|λE-B|= |三阶行列式| =(λ-1)2(λ-5) ∴B的特征值为1,1,5
∵A~B ∴A的特征值也为1,1,5

②将λ=1代入(λE-A)x=0,即(E-A)x=0
E-A =()→(),得A的属于特征值λ=1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为α1=( ),α2=( )

将λ=5代入(λE-A)x=0,即(5E-A)x=0
5E-A=()→(),得A的属于特征值λ=5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为α3=( )

令P=(α123),则P-1AP = ʌ =()



例题3:19年21.(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题4:20年20.(2)




5.3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实对称矩阵的性质

1.实对称矩阵必能相似对角化
2.实对称矩阵必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3.实对称矩阵 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一定正交



例题1:23李林四(一)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B




正交矩阵、正交变换

正交矩阵Q

1.正交矩阵定义: Q Q T = Q T Q = E QQ^T=Q^TQ=E QQT=QTQ=E


2.正交矩阵性质::(A,B均为n阶正交矩阵)
(1) Q − 1 = Q T Q^{-1}=Q^T Q1=QT
(2) Q的各行向量两两正交,各列向量两两正交
(3) ∣ Q ∣ = ± 1 |Q|=±1 Q=±1
(4) A − 1 、 A T 、 A B A^{-1}、A^T、AB A1ATAB也是正交阵
(5)方阵A是正交矩阵的充要条件:Q的列向量组或行向量组为标准正交向量组


3.求正交矩阵Q,使得 Q T A Q \rm Q^TAQ QTAQ为对角矩阵
求A的特征值:即求A的特征方程|λE-A|=0的全部解
求A的特征向量:对求得的每一个特征值,将其代入 ( λ E − A ) x = 0 (λE-A)x=0 (λEA)x=0,求出每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③特征向量正交化
④特征向量单位化。然后组成正交矩阵Q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施密特正交化


β 1 = α 1 β₁=α₁ β1=α1

β 2 = α 2 − ( α 2 , β 1 ) ( β 1 , β 1 ) β 1 β₂=α₂-\dfrac{(α₂,β₁)}{(β₁,β₁)}β₁ β2=α2(β1,β1)(α2,β1)β1

β 3 = α 3 − ( α 3 , β 1 ) ( β 1 , β 1 ) β 1 − ( α 3 , β 2 ) ( β 2 , β 2 ) β 2 β₃=α₃-\dfrac{(α₃,β₁)}{(β₁,β₁)}β₁-\dfrac{(α₃,β₂)}{(β₂,β₂)}β₂ β3=α3(β1,β1)(α3,β1)β1(β2,β2)(α3,β2)β2

β n = α n − ( α n , β 1 ) ( β 1 , β 1 ) β 1 − ( α n , β 2 ) ( β 2 , β 2 ) β 2 − . . . − ( α n , β n − 1 ) ( β n − 1 , β n − 1 ) β n − 1 β_n=α_n-\dfrac{(α_n,β₁)}{(β₁,β₁)}β₁-\dfrac{(α_n,β₂)}{(β₂,β₂)}β₂-...-\dfrac{(α_n,β_{n-1})}{(β_{n-1},β_{n-1})}β_{n-1} βn=αn(β1,β1)(αn,β1)β1(β2,β2)(αn,β2)β2...(βn1,βn1)(αn,βn1)βn1



向量积(叉乘)得与两向量都垂直的向量

c = a × b = ∣ i ⃗ j ⃗ k ⃗ a x a y a z b x b y b z ∣ c=a×b=\left|\begin{array}{ccc} \vec{i} & \vec{j} & \vec{k} \\ a_x & a_y & a_z\\ b_x & b_y & b_z \end{array}\right| c=a×b= i axbxj aybyk azbz




例题1:22年21.(2)   ①二次型的定义 ②求正交矩阵、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型 ③配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题2:20年20(2)




正交变换

1.定义:若Q为正交矩阵,则线性变换x=Qy称为正交变换。正交变换属于相似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特征值。

2.性质:
(1)正交变换保持向量的内积不变
(2)正交变换保持向量的长度不变
(3)正交变换保持向量的夹角不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正交变换,既相似又合同



例题1:11年13.   正交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特征值、行列式=特征值之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1




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1.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化:
(1)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都是实数
(2)实对称矩阵A的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一定正交
(3)实对称矩阵必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4)实对称矩阵必能相似对角化
(5)非零的幂零矩阵一定不能相似对角化


2.对于任一n阶实对称矩阵A,必存在正交矩阵Q,使得 Q − 1 A Q = Q T A Q = Λ = ( λ 1 λ 2 . . . λ n ) Q^{-1}AQ=Q^TAQ=Λ=\left(\begin{array}{cc} λ₁ & & \\ & λ₂ & \\ & & ...\\ &&& λ_n \end{array}\right) Q1AQ=QTAQ=Λ= λ1λ2...λn
其中 λ 1 , λ 2 , . . . , λ n λ₁,λ₂,...,λ_n λ1,λ2,...,λn为A的n个实特征值,矩阵Q的列向量为A的依次对应于 λ 1 , λ 2 , . . . , λ n λ₁,λ₂,...,λ_n λ1,λ2,...,λn的两两正交的单位特征向量


3.根据上述结论,总结出正交变换矩阵Q将实对称矩阵A对角化的步骤为:
(1)求出A的全部特征值 λ 1 , λ 2 , . . . , λ n λ₁,λ₂,...,λ_n λ1,λ2,...,λn
(2)对每个特征值 λ i λ_i λi,求出其特征向量
(3)将特征向量正交化,再单位化
(4)将这些单位向量作为列向量构成正交矩阵Q,从而有 Q − 1 A Q = Q T A Q = Λ = ( λ 1 λ 2 . . . λ n ) Q^{-1}AQ=Q^TAQ=Λ=\left(\begin{array}{cc} λ₁ & & \\ & λ₂ & \\ & & ...\\ &&& λ_n \end{array}\right) Q1AQ=QTAQ=Λ= λ1λ2...λn





第6章 二次型

二次型定义

二次型的矩阵表达式: f ( x ) = x T A x f(x)=x^TAx f(x)=xTAx
A为实对称矩阵,称为二次型的系数矩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题1:23李林六套卷(五)15.   二次型定义、合同的定义及性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





二次型与矩阵的对应关系

1.看到二次型能写出矩阵,看到矩阵能写出它的二次型。
2.二次型f的矩阵,就是A,不能带x。二次型的定义是 f ( x ) = x T A x f(x)=x^TAx f(x)=xTAx




例题1:02年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对二次型进行正交变换得标准形,实际上就是对矩阵进行相似对角化正交变换得到的标准形对应矩阵都是对角矩阵,标准形系数都是特征值

答案:2





二次型与二次曲面




例题1:16年06.  二次型与二次曲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B




合同

1.合同的定义:设A,B为n阶方阵,若存在可逆矩阵C,使得 B = C T A C B=C^TAC B=CTAC,则称 矩阵A与B合同

2.合同的性质:两合同矩阵的正负特征值个数相同
A 、 B 合同 ⇦⇨  A 、 B 有相同的正、负惯性指数 ⇦⇨  A 、 B 有相同的正惯性指数和相同的秩 A、B合同\ ⇦⇨\ A、B有相同的正、负惯性指数\ ⇦⇨\ A、B有相同的正惯性指数和相同的秩 AB合同 ⇦⇨ AB有相同的正、负惯性指数 ⇦⇨ AB有相同的正惯性指数和相同的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似与合同

(实对称矩阵)相似→合同:(实对称矩阵)相似 ⇨ 特征值相同 ⇨ 正负特征值个数一定相同 ⇨ 合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题1:07年8.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相似还是合同,只需要看特征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λE-A|=0求得A的特征值为3,3,0。对角阵B的特征值为1,1,0。可见AB特征值不相同,不相似。但是 正惯性指数和秩相同,因此AB合同。

答案:B



例题2:01年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A、B均为实对称矩阵
由|λE-A|=0求得A的特征值为 λ₁=4,λ₂=λ₃=λ₄=0
对角阵B的特征值也为λ₁=4,λ₂=λ₃=λ₄=0
特征值相同,∴A、B相似。
特征值相同,则正负惯性指数也必然相同,∴A、B合同

答案:A





标准形

1.与对角矩阵对应的二次型f( 只含有平方项),即为标准型。



可逆线性变换 x=cy



正交变换法 化二次型为标准形:得对角阵,系数为特征值

1.定理:任意给定实二次型 f = x T A x ( A T = A ) f=x^TAx\quad(A^T=A) f=xTAx(AT=A),一定存在正交变换 x=Qy,使f 化为标准形 f = λ 1 y 1 2 + λ 2 y 2 2 + . . . + λ n y n 2 f= λ_1y_1^2+λ_2y_2^2+...+λ_ny_n^2 f=λ1y12+λ2y22+...+λnyn2 。其中λi(i=1,2,…,n)为二次型矩阵A的特征值。

2.性质:正交变换也是相似变换。正交变换前后的两个矩阵一定相似

3.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步骤:
(1)写出二次型对应的实对称矩阵A
(2)求出A的所有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3)将特征向量正交化、单位化,得η12,…,ηn,
(4)取Q=(η12,…,ηn),作正交变换 x=Qy,得f的标准形



例题1:15年6.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A



例题2:20年2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1)①二次型与矩阵的对应关系 ②正交变换也是相似变换
(2) ∵二阶矩阵A、B均有2个互异的特征值,∴A、B均可相似对角化
且∵A~B,∴A、B相似于同一个对角矩阵

设A ~ Λ,则存在可逆矩阵P1使得 P 1 − 1 A P 1 = Λ P_1^{-1}AP_1=Λ P11AP1=Λ
设B ~ Λ,则存在可逆矩阵P2使得 P 2 − 1 B P 2 = Λ P_2^{-1}BP_2=Λ P21BP2=Λ
∴ B = P 2 Λ P 2 − 1 = P 2 P 1 − 1 A P 1 P 2 − 1 ∴B=P_2ΛP_2^{-1}=P_2P_1^{-1}AP_1P_2^{-1} B=P2ΛP21=P2P11AP1P21
P = P 1 P 2 − 1 P=P_1P_2^{-1} P=P1P21 ∴ B = P − 1 A P ∴B=P^{-1}AP B=P1AP

所以,求出P1、P2,得 P = P 1 P 2 − 1 P=P_1P_2^{-1} P=P1P21。对P进行正交化单位化,得正交矩阵Q



例题3:12年2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秩的性质、正交变换的步骤

答案:(1)a = -1




配方法 化二次型为标准形



例题1:14年13.   配方法求二次型的标准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初等变换改变特征值,相似变换不改变特征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2,2]




正定二次型

规范形

标准形:平方项的系数为特征值???(好像不一定,配方法不一定,只有正交变换法得到的才是特征值。因为正交变换法是得到了对角阵)
规范形:平方项的系数为+1或-1



例题:18年20(2)   线性方程组、规范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1)平方和为0,则每个括号内都为0
(2)



惯性定理

正负惯性指数

1.正惯性指数:正特征值的个数
2.负惯性指数:负特征值的个数。满秩时,负惯性指数为奇数,行列式<0


例题:14年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求特征值时,不可进行初等变换(初等变换会改变特征值),不要化为行最简。此题直接求特征值困难。
满秩时,负惯性指数为奇数,行列式<0

答案:[-2,2]



正定矩阵

概念 (二次型正定性的判别)

设 f=xTAx (AT=A)为实二次型,若对于任意非零向量x,
(1)恒有 xTAx >0,则称 f=xTAx 为正定二次型,称矩阵A为正定矩阵
恒有 xTAx <0,则称f=xTAx 为负定二次型,称矩阵A为负定矩阵;
(2)恒有 xTAx ≥ 0,则称 f=xTAx为 半正定二次型,称矩阵A为半正定矩阵;
恒有 xTAx ≤ 0,则称 f=xTAx为 半负定二次型,称矩阵A为半负定矩阵;
(3)若f=xTAx的值时而为正,时而为负,则称 f=xTAx 为不定二次型


性质

矩阵A正定
⇦⇨对任意非零n位列向量 x x x,总有 f = x T A x > 0 f=x^TAx>0 f=xTAx>0 (正定的定义)
⇦⇨A的特征值均为正值
⇦⇨A的正惯性指数 p = r = n p=r=n p=r=n
⇦⇨A的各阶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 (从左上角或右下角开始都可)
⇦⇨A与单位阵E合同,即 P T A P = E P^TAP=E PTAP=E
⇦⇨存在可逆矩阵Q,使得 A = Q T Q A=Q^TQ A=QTQ




第7章 向量空间 (数一)

向量空间的概念

向量空间的基的2个必要条件:设V为向量空间,若r个向量α12,…,αr∈V,且满足
(1)α12,…,αr线性无关
(2)V中任意向量都可由α12,…,αr线性表示
则向量组α12,…,αr称为向量空间V的一个基,r称为向量空间V的维数,并称V为r维向量空间

的概念类似极大线性无关组基础解系
若把向量空间V看作向量组,则由极大线性无关组的等价定义可知,V的基就是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V的维数就是向量组的秩。

证明向量组为R3的基,只需要证明向量组中各向量线性无关


例题:15年20(1)



过渡矩阵(基变换)

求A基到B基的过渡矩阵:(右乘列变换)
AP=B,则过渡矩阵 P=A-1B



例题1:03年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A P = B ∴ P = A − 1 B AP=B ∴P=A^{-1}B AP=BP=A1B

答案: ( 2 3 − 1 − 2 ) \left(\begin{array}{cc} 2 & 3 \\ -1 & -2 \end{array}\right) (2132)



例题2:19年2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1)

(2)
①证明3个向量是R3的基,只需证明它们线性无关 [向量的基线性无关]
②求A基到B基的过渡矩阵:
AP=B,则过渡矩阵 P=A-1B


答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向量在基下的坐标

向量 = 基·坐标列向量 ⇨ 坐标列向量=(基)-1·向量
α = ( α 1 , α 2 , α 3 ) ( x 1 x 2 x 3 ) = α 1 x 1 + α 2 x 2 + α 3 x 3 α=(α_1,α_2,α_3)\left(\begin{array}{c} x_1 \\ x_2 \\ x_3 \end{array}\right)=α_1x_1+α_2x_2+α_3x_3 α=(α1,α2,α3) x1x2x3 =α1x1+α2x2+α3x3

∴坐标列向量= ( x 1 x 2 x 3 ) = ( α 1 , α 2 , α 3 ) − 1 ⋅ α \left(\begin{array}{c} x_1 \\ x_2 \\ x_3 \end{array}\right)=(α_1,α_2,α_3)^{-1}·α x1x2x3 =(α1,α2,α3)1α

坐标 = ( x 1 , x 2 , x 3 ) 坐标 = (x_1,x_2,x_3) 坐标=(x1,x2,x3)



例题1:23李林四(二)1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 ( 2 2 , 2 , − 2 2 ) (\dfrac{\sqrt{2}}{2},\sqrt{2},-\dfrac{\sqrt{2}}{2}) (22 ,2 ,22 )



例题2:15年2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析:
(1)证明向量组是R3的一个基,只需要证明向量组线性无关
(2)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