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其它

当前栏目

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并不来自于金箔实验

模型 实验 来自
2023-09-11 14:15:19 时间

卢瑟福的原子和模型提出过程

 

01 箔实验


一、前言

  如果在网上搜索原子核是如何被发现的,你可能会碰到卢瑟福的金箔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 一束 α 粒子撞击一片薄薄的金箔,  α 粒子的位置可以通过周围有硫化锌荧光屏上相应的闪烁点来确定。  实际上在 1913 年的确进行了这样的实验,但这个实验不是卢瑟福所做的,也没有激发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其实是为了验证卢瑟福在两年前发表的原子模型理论。  真正对卢瑟福提出原子核理论有影响的实验是在 1909 年进行的。 实验中测试了八种不同的金属, 包括了黄金。 实验装置要简单得多。 因为实验简单, 事实上,卢瑟福自己懒得做, 于是把他作为 实验作业 交给了本科生。  这个学生如何在实验作业中发现了什么惊人的事情, 这其中的原委让我们听Kathy 老师娓娓道来。
GM1675129413_1280_800.MPG|_-7

▲ 图1.1.1 1909年反射实验

▲ 图1.1.1 1909年反射实验

二、布丁模型

  这一切都始于 1899 年。那时,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卢瑟福注意到铀的射线很复杂, 有些很容易被阻挡,有些则不然。 他将最容易被阻挡的辐射称为为α射线,将另一种辐射称为为β射线。  卢瑟福随后在麦吉尔大学找到了一份教授的工作,正如他所说,他在那里拥有“一个膨胀的实验室”,做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工作。
GM1675129561_1280_800.MPG|_-3

▲ 图1.2.1 卢瑟福的辐射实验

▲ 图1.2.1 卢瑟福的辐射实验

  1904 年,澳大利亚人威廉·布拉格发表了他的发现,α 粒子毫无偏差地穿过薄固体。 总的来说,卢瑟福对布拉格的工作评价很高,但在有一点他有不同看法。 卢瑟福认为物质中充满了电子, 电子是极小的带电粒子,可以非常靠近它们,因此会感受到非常强大的电力。  J.J. 早在 1897 年就发现了电子,将电子称为“微粒”,卢瑟福当时在剑桥求学,师从汤姆森。 
  到 1904 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原子包含了许多带负电的微粒, 这些微粒包围在均匀带正电的球体中。”  这通俗地称为原子的干果布丁模型,其中电子是葡萄干,或者如果你是英国人,可能吃过这种带有葡萄干的布丁。
GM1675129830_1280_800.MPG|_-4

▲ 图1.2.2 原子的布丁模型

▲ 图1.2.2 原子的布丁模型

三、α 闪烁

  大约在这个时候,卢瑟福开始相信 α 粒子是正电荷, 其电荷是电子的两倍, 质量大约是其 7,000 倍。 尽管如此,卢瑟福认为微小的电子可以通过电场推动重的 α 粒子,因为α粒子与电子之间可以彼此靠得很近, 所以它们之间的电场作用会变得非常强。 

▲ 图1.3.1 α例子模型

▲ 图1.3.1 α例子模型

  1906 年,卢瑟福发表了他的理论的实验验证结果。 卢瑟福将一小段放射性线放入凹槽中,然后让线中的 α 粒子束通过一个小缝隙并照亮荧光屏。  然后他用云母屏幕覆盖了一半的缝隙。 穿过云母的粒子产生的光束比没有穿过云母的粒子产生光束 扩散了大约 2%。  卢瑟福据此推论:“这样的结果清楚地表明,物质的原子中存在着非常强的电场,这与物质的电子模型理论的推论是相一致的。”
GM1675130236_1280_800.MPG|_-4
  1907 年,在加拿大的“殖民地”感到被排斥的卢瑟福回到英国, 在曼彻斯特大学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名叫汉斯·盖革的年轻德国科学家。  盖革和卢瑟福随后确定,由硫化锌磷光制成的屏幕在被 α 粒子(并且只有 α 粒子)击中时会发光,这个过程称为闪烁。 卢瑟福讨厌闪烁实验,把它留给了更年轻、更有耐心的盖格来做闪烁实验。 他写信给一个朋友说:“盖格在观察闪烁方面仿佛被施了魔法一样, 非常擅长并乐此不疲。他可以不间断一整夜都在数闪烁个与,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镇定从容。对此我最多只能坚持两分钟, 之后就再没有精力观察闪烁了。”
GM1675130472_1280_800.MPG|_-2

▲ 图1.3.2 盖哥与卢瑟福

▲ 图1.3.2 盖哥与卢瑟福

  闪烁还有另一个问题,正如卢瑟福所说的“漏判”,“是否每个 alpha 粒子都会产生闪烁。” 因此,卢瑟福转而求助于“电学方法”。 我们知道一个 alpha 粒子的电荷是 2e 或电子电荷的两倍,它非常非常小,比静电计可以测量的下限要小得多。  幸运的是,卢瑟福与 JJ 汤姆森共事时有一个名叫约翰汤森的朋友, 发现如果他将低压气体置于非常高的电压下,  直到它几乎产生电离产生火花放电,只需一点点电荷就会产生电荷雪崩,这样就可以将电荷粒子可以放大。 

▲ 图1.3.3 粒子产生气体雪崩放电

▲ 图1.3.3 粒子产生气体雪崩放电

  1908 年,卢瑟福写道:“在这样的条件下, α 粒子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通过碰撞被放大了 2,000 倍。每个 α 粒子的雪崩效果都足以被观察到。” 到 1908 年 7 月, 卢瑟福和盖革发表文章称,“闪烁的数量在实验误差的限度内, 等于落通过放电方法测量的 α 粒子的数量。” 
GM1675130862_1280_800.MPG|_-5

四、α 散射

  大约在进行电学实验的同时,盖格也在研究一种物质通过闪烁发射的阿尔法粒子的数量, 这时他注意到阿尔法粒子有点被空气散射了。Geiger 向 Rutherford 讲述了他的发现, Rutherford 想起了前期他用云母屏幕进行的实验出现的光斑扩散现象。 然后他告诉盖革用闪烁法重新做实验,  这样他们就可以获得通过薄材料 alpha 粒子的精确分布。  因此,盖革将镭放在一个小的铅抽真空锥体中, 锥体的一端覆盖着薄云母,让 α 粒子逸出。  然后他让粒子束穿过一个可以用箔纸覆盖的小缝隙, 然后用可以上下移动约 10 毫米的显微镜, 来检查撞击磷光屏的 α 粒子。
GM1675131839_1280_800.MPG|_-6

▲ 图1.4.1 盖哥检查α粒子在云母材料中的散射

▲ 图1.4.1 盖哥检查α粒子在云母材料中的散射

  通过这种方式,盖革获得了被薄金属转移的 alpha 粒子位置的分布曲线。 第二年,一位名叫欧内斯特·马斯登的 20 岁本科生加入了研究小组。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最好由卢瑟福本人描述。  “有一天,盖格来找我说,‘你不认为年轻的马斯登应该开始一项小型研究课题吗?’ 现在我也这么想了,所以我说,'为什么不让他看看是否可以检测到大角度散射 alpha 粒子呢? 我可以私下告诉你,我不相信它们会被散射,因为我们知道 alpha 粒子是一种非常快的大质量粒子,具有很大的能量。 
GM1675131971_1280_800.MPG|_-2
  然后我记得两三天后,盖革非常兴奋地来找我说,‘我们已经能够让一些 alpha 粒子返回。’” 那么马斯登做了什么?  他使用了相同的放射性锥体材料, 和以前一样。  但让它以一定角度撞击金属箔,然后让反射的 alpha 粒子撞击荧光屏幕,用显微镜检查。 他还在屏幕和放射源之间放置了一个铅屏障,这样他看到的一切都是金属薄膜反射的粒子。 Geiger 和 Marsden 然后用八种不同的金属进行了实验,发现一些 alpha 粒子会从薄金属上反弹,金属越重,反射的 alpha 粒子就越多。实验中被反射 alpha 总数非常少, 而事实上,在同一个实验中,他们发现 8,000 个 alpha 粒子中只有大约一个会被铂金反射。
GM1675132226_1280_800.MPG|_-5

▲ 图1.4.2 大角度α粒子散射实验

▲ 图1.4.2 大角度α粒子散射实验

  不过,为什么重的 alpha 粒子会从薄金属上反射? 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卢瑟福回忆说:“这是我一生中发生过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它几乎就像你用 15 英寸的炮弹向一张薄纸发射一枚炮弹,然后它被弹射回来击中你一样不可思议!”  卢瑟福考虑了一年多,到 1910 年 12 月写信给朋友说, “我想我可以设计出比 JJ 的原子模型好得多的模型。它将解释盖革观察到的反射 alpha 粒子,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假设模型。”
GM1675132380_1280_800.MPG|_-4

五、原子模型

  根据卢瑟福自己的话,他的思路是: “我意识到这种向后散射一定是一次碰撞的结果,当我进行计算时, 我发现除非你把一个系统放在 其中原子质量的大部分集中在一个微小的原子核中。” 

▲ 图1.5.1 两种不同的原子模型

▲ 图1.5.1 两种不同的原子模型

  1911 年 3 月 7 日,卢瑟福发表了一篇文章, 其中原子包含“中心带正电荷 Ne,周围是均匀分布在半径为 R 的球体内的负电荷 Ne”。 卢瑟福随后从盖格和马斯登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铂原子核的电荷约为电子电荷的 100e 或 100 倍,原子核比原子本身小约 10,000 倍。 我们现在认为铂的电荷为 78e,原子核比原子本身小约 100,000 倍。 这的确是超乎寻常的小。 

  如果将一个原子扩大到大教堂的大小,那么原子核将只有一只苍蝇那么大,但是一只苍蝇却拥有 99.9997% 的质量。或者换句话说,原子,以及所有物质,包含 99.999999999999999% 的物质,而这些物质只填充了体积的 0.0003%。 所以基本上,几乎所有东西都几乎不占任何空间。  如果物质是空空荡荡的,为什么我们不直接从地板上掉下来呢?  这是因为万物中都有极小的电子。 看,当你的鞋子中的原子彼此足够靠近时,它们中的电子会推动地板中的原子中的电子。 你并没有真正接触地板,或者任何其他东西。 由于电场作用力,你实际上只是在它上方悬停。 出乎意料吧?
GM1675132771_1280_800.MPG|_-7

▲ 图1.5.2 卢瑟福关于原子模型的论文

▲ 图1.5.2 卢瑟福关于原子模型的论文

六、金箔实验

  早在 1913 年,Geiger 和 Marsden 进行了金箔实验。 实验不是用环绕屏幕完成的, 而是用可以圆周移动带有荧光屏幕显微镜完成的。 那个金箔实验验证了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证明了原子核存在并带有正电荷,卢瑟福非常相信这一点。 虽然理论得到验证是件好事, 但这个模型也带来了许多有趣的问题。 

▲ 图1.6.1 盖哥与马斯登的实验

▲ 图1.6.1 盖哥与马斯登的实验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与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有关。 异性相吸,是什么阻止了电子被原子核吸引碰撞呢?  即使电子像行星一样绕原子核旋转,但这会存在电荷加速运动,旋转是一种加速形式。 根据麦克斯韦定律,加速运动的电荷会产生电磁波,这会使电子失去能量,然后螺旋进入原子核。 换句话说,根据经典物理学定律,卢瑟福的原子应该会崩塌。 可事实上有原子组成的是世界很稳定, 完好无恙。 所以要么卢瑟福错了,要么经典物理学在原子尺度上不起作用。
GM1675133116_1280_800.MPG|_-4

  这就是为什么在 1913 年 7 月,为 Earnest Rutherford 工作的一位名叫 Neil Bohr 的年轻丹麦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 这是关于原子模型中的量子力学,即玻尔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玻尔采用了一位名叫马克斯·普朗克的人的论文结果, 这是他在 1900 年发表的一篇关于黑体辐射的研究结果。
GM1675133329_1280_800.MPG|_-2

▲ 图1.6.2 波尔的原子量子模型

▲ 图1.6.2 波尔的原子量子模型

七、后记

  但是要讲述这个模型,以及整个量子力学的故事, 需要往回追溯,涉及到首先提出黑体辐射想法的人。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小个子男人和他的太空大朋友的神话故事,他们用棱镜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并从光谱中检测到太阳中存在黄金。  基尔霍夫和本生是如何发现光谱学的,如何对元素的光谱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及如何发现黑体辐射的, 关于这方面的故事我们下次再说。
GM1675133411_1280_800.MPG|_-3

▲ 图1.7.1 基尔霍夫和本生

▲ 图1.7.1 基尔霍夫和本生


■ 相关文献链接:

● 相关图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