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其它

当前栏目

张川讲战略和管理中的误区

管理 战略 误区
2023-06-13 09:17:37 时间
本文内容由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的演讲得来,内容围绕于企业中的战略与管理误区。

管理可以分为AB面:

A面:如何激励人,做好文化,做好组织建设。

B面:科学管理体系的建设,持续的发挥。

现在很多公司讲管理,更多是A面,但实际上更好的公司应该是AB面兼具的。

基业长青的公司,往往是B面做得好,只做好A面的公司,往往不能把企业做好。

商业模式三要素:用户价值、核心能力、收入模式。

用户价值:用户是谁?你给用户创造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核心能力: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大家往往用BML(业务领先模型)来表述核心能力。

BML是2006年从IBM引入华为的,最初只是销服体系用来提升中高层管理者领导力的一个模型,只有到了研发体系,将他与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中的市场管理工具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华为的业务战略规划工具。

收入模式:所有实体都需要收入模式,有些企业所在的行业不需要收入,但还是需要创造用户价值。创造用户价值非常难,需要清楚,怎么定义用户价值。

机会:机会首先是选赛道,需要关注先发优势,虽然会看到一些后来者居上的例子,但基本上先入场的几个才能留在游戏里。机会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资源:其实很多核心能力是可以学的,可以买的,比如Excel就是微软买的。

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特别难建设,组织能力需要一个领军人物。领军人物需要对机会和资源非常好的把握能力,比如谷歌ceo皮查伊,就是做好了Chrome,是谷歌搜索之外的第二曲线。微软的纳德拉也一样,是走好了azure,是第二曲线,第二个组织。逍遥子成为ceo,是因为用新组织打下双十一、移动化。仅仅用过去组织去打下新的战功,被提拔为ceo的特别少。

一个公司面临生死的时候,从来不是组织和文化的问题,从来都是战略和业务的问题。没有一家公司是因为组织和文化不好死了的。

你得先确立你的战略,确立你的用户是谁?你怎么服务用户?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这样你才能建立你的文化。

如果你不先确定你的商业模式,不确立你的用户,你空学组织和文化是没用的。很多人陷入了拼命学组织、学文化的误区中。

真正应该做的是先讨论自己的用户价值,如何服务这些价值。如果不把这个想清楚是不行的。

你需要非常清晰的定义你所创造的用户价值,可以采用波特战略法,比如美团买药叫24小时药店,就是和其他的互联网买药产品形成差异化,体现出即时零售的时效特点。

总之不能在没找到用户价值之前,就做组织和文化。

另一个需要做的事情是考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是研发算法强,还是擅长做用户增长,还是产品体系强。

比如toB技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研发体系,几万名研发工程师被协调起来,toC互联网公司就没这个能力。

出现线上问题toC公司道个歉,修复了bug问题可能就解决了,但toB公司如果出现了大事故,比如最近阿里云中国香港可用区故障,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企业文化要么以用户为中心,要么是关于协作的,其实这些用途都不太大。

只有你做好了用户价值定义和管理,让正循环跑起来,文化的价值才会起来。

华为因为是toB起家的业务,不服务好用户就没饭吃,所以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他们的企业文化。

管理中,指标管理很重要。

很多人说业务没做好是人的问题、文化的问题,说人不够勤奋,其实没有指标在哪里,人不会做好的。

所以文化解决论,是中国管理的惨痛失败。

战略选择是个连续的过程,要看得到、看得懂、进得去、做得赢。

看得到是首先要做到的,但看得懂是最难的,看到这个趋势才叫看得懂。

进得去其实也挺不容易,很多产业你看到了,看懂了,但不一定进得去。

比如京东物流把效率做得很好了,三通一达再进去就挺难了。

想要进得去,就得找时机,一旦这个时机错过了,就再也没有进去的机会了。

最后是做得赢,比如米聊,小米很早就看到了,但小米搞不定大规模消息并发问题,这些问题腾讯在QQ时代早就积累了成熟的技术,所以很快就超越了。如果小米可以看到微信是一个5000亿美金的事情,还不如当时花10亿赶快去请人。

所以,战略不是一次性的选择,而是一系列连续的过程,哪一个做不好,都会导致你的战略实现不了。

定战略是需要很多的前置思考的,我怎么打、为什么打、我有多少兵力、我怎么打好,以少胜多是奇迹,以多胜少才是常态,都喜欢打富裕的仗。

战略不是目标,也不是口号,是路径的选择,战略必须和路径选择结合在一起,不然就成了光喊口号。

没有最好的战略,只有结合你对产业的理解适合自己的战略。

很多战略工具,比如SWOT、波特五力,解决的是组织协调问题,让你的组织达成一致。

中台是高难度的组织管理结构,比如有两个业务,一个每天贡献100w,另一个每天贡献1w,要中台资源,后一个肯定要不到、排不上号。

但你不能排除这个业务未来是一个新机会,所以玩不好中台千万不要玩,给他资源让业务先跑起来,跑不起来是他的问题,不是组织的问题。

有些管理者,在管理上陷入了唯数字论。

就是给大家定了很多指标,想通过指标做管理。

结果发现大家开始围绕于指标做游戏了。

管理者要想管的细,必须深入了解每个细节,这不叫管细节,而是了解细节。

唯指标论、唯数字论是管理中最差的,对于脑力工作公司来说,大家不要试图用1~2个指标就可以管好自己的业务,这不可能。

不做出几十个指标,你根本管不好这个业务。

管理有四大支柱:经营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人才管理。

将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混为一谈是最差的。

OKR是目标管理,三年计划、一年计划、季度计划、季度review,这都是目标管理,就是让组织的目标有效的贯彻到支线组织去。

绩效管理是怎么奖励他、升职、加薪。

塑造组织文化要考绩效管理做抓手,业务是靠目标做抓手。

好的公司激励管理策略是后置的,你做的好,我给你激励。你做的不好,但是市场原因,我还认为你做的好,也要给激励,这是组织持续发展所需要的。

很多管理者试图通过激励解决管理问题,是最容易犯的错。

好的管理目标拆的很细+争取完成,好的目标管理,也只能完成60%~70%的样子。

所以目标和绩效的目的不一样,不要混为一谈。

过早的事业部拆分是不利于创新的,真正做创新的都是纵向一体化的,部门拆的太早就容易因为部门墙遇到效率问题。

比如苹果的iPhone、ipod、iPad都是独立的事业部,独立的团队,但生产负责人、采购负责人一条线是集中的。不然当不同的产品需要的芯片、软件、操作系统、屏幕各买各的,部门墙根本搞不定。

外包只有你在你这个产业链上比别人更懂才有价值,比如苹果是最懂供应链的公司,这样才能把自己的零部件外包出去,才能把供应链成本压到最低。

比如客服团队外包,导致培养不出客服管理者,垂直化管理之后,有了晋升机制,这个体系就很强大。

所以只有你更懂的时候才能外包。

德鲁克说CEO只有两个职责:创造并稳定住用户需要的产品,通过市场营销让用户忠诚于你的品牌。

一个好的公司,不仅要做好产品,更要做好一个品牌。

很多产品的判断要和品牌的判断整合在一起,所有做业务的人如果不懂品牌会有很大问题。

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的时候,sharp特别重要。

一个产品的定义越清晰越好,比如京东品牌强调自营,叫京东健康大药房、京东大药房、京东自营大药房,只有”自营“这个词足够sharp。

美团品牌强调快、即时零售,所以美团买药叫”24小时药店“,符合美团下单30分钟送货上门的特点。

每个公司sharp的点不一样,当你做业务的时候,不想好用户需要什么,基本就是失败的。

当今世界供给充足,所以品牌很重要,用户心智定位更重要,赢得用户心智的公司会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