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其它

当前栏目

孰优孰劣?CAR-T疗法与双特异性T细胞桥接抗体疗法的对比

对比 细胞 桥接 疗法 抗体 特异性 Car
2023-06-13 09:15:23 时间

之前一期跟大家分享了罗氏制药的一款双特异性T细胞桥接抗体RG7828的作用方式(桥接机制)。 双特异性抗体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个抗体两个靶标,联合T细胞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 这款抗体目前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并借此拿到了FDA授予的突破性药物资格。同样在治疗恶性血液病领域,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CAR-T疗法的大名,那么这两种疗法有什么区别,谁更有可能在恶性血液病治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下面我们就对这两种疗法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并分析各自优劣。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

双特异性T细胞桥接抗体(BITE)

设计

是一种将病人来源的T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改造用于靶向肿瘤细胞的工程化T细胞;改造后的T细胞的胞外区通常是基于scFV构型的抗原识别区,再通过跨膜区连接到胞内信号区(通常是共刺激蛋白和/或TCR复合物的CD3ζ链)

是一种重组可溶性蛋白,由两个scFv构型的抗原识别区组成,其中一个靶向T细胞上的CD3,另一个靶向肿瘤相关抗原,中间通过一个灵活的linker连接

效应细胞

效应细胞是被工程化的CD8阳性T细胞和/或CD4阳性T细胞(即CAR-T细胞本身)

效应细胞是内源性CD8阳性T细胞和/或CD4阳性T细胞

MHC依赖性

不依赖MHC靶向肿瘤抗原

不依赖MHC靶向肿瘤抗原

TCR依赖性

活性不依赖于内源性TCR的抗原识别以及内源性受体产生的共刺激信号

活性不依赖于内源性TCR的抗原识别以及内源性受体产生的共刺激信号; 通过结合TCR复合物的CD3ε来激活T细胞

T细胞重定向剂量依赖性

连环细胞杀伤

介导细胞毒性的机制

CAR-T细胞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B

激活内源性T细胞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B

效应细胞的迁移方式

激活的CAR-T细胞主动进入肿瘤组织,遇到靶抗原后扩增

被动:依赖于内源性T细胞在体内的分布;低分子量的BITE可以很好的渗透肿瘤组织,激活肿瘤浸润性T细胞,使用这种方法不太依赖T细胞的扩增

毒副作用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脱靶毒性(on-target/off-tumor toxicity)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脱靶毒性

免疫逃逸

存在,通常是由于靶抗原的丢失

存在,由于靶抗原的丢失以及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的表达

长期持久疗效

长期的抗肿瘤活性

需要频繁输注药物

实体瘤中的效果

不理想

早期临床试验开始披露积极的数据

可及性

可及性差,CAR-T需要使用病人自体T细胞进行个体化生产

可及性强,相对简单的生产过程

FDA批准情况

Tisagenlecleucel和axicabtagene ciloleucel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性/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linatumomab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阴性复发性/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这两种疗法可以说各有千秋,在肿瘤治疗领域都很有前景,相信大家看完了这些之后对它们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分享一下我的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

关于CAR-T疗法,它主要的问题在于:

实体瘤中效果不理想

首先,必须承认CAR-T疗法在恶性血液病领域的取得的成功,但是白血病是肿瘤中相对容易做的病种,也是药物最多的病种。在癌症领域,实体瘤占绝大多数。CAR-T疗法要成为主流的治疗手段(临床医生的一线选择,类似早已普及的手术,放化疗以及某些靶向药),就必须在实体瘤领域有所突破。去年有幸在德国美因茨一个会议上见到了“CAR-T之父” Carl June教授,他也坦承目前CAR-T疗法在实体瘤中面临的挑战。例如靶点的选择:B细胞来源的白血病中,CD20特异性的表达于B细胞表面,而且清除掉正常的B细胞对病人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副作用,所以它是很好的CAR-T靶点;而在实体瘤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常见的情况是肿瘤高表达,正常组织低表达。因此,病人除了要面临CAR-T疗法经常发生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还要承受一定的脱靶毒性。此外,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也会让接近肿瘤的CAR-T细胞受到抑制,不能发挥杀伤肿瘤的功能。

可及性差

获批上市的两款CAR-T疗法在美国的售价分为为47.3万美元(Kymriah)和37.3万美元(Yescarta)。即使疗效很好,也不是普通家庭负担得起的。为什么这么贵?因为CAR-T需要使用病人自体T细胞进行个体化生产,而不能像其它药物,可以通过放大生产来降低成本。从这个角度看,输注给患者CAR-T注射液不太像是一种药物,更像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加快自动化、GMP级别的CAR-T细胞生产是未来主要趋势。当然也有公司正在开发通用型CAR-T疗法,目标是从健康的供体细胞或其他现成细胞来源大量产生,经过工程改造以表达所需的CAR然后用于多个患者。

毒副作用

CAR-T疗法公司诸如Juno,Kate 以及Cellectis等都无一例外经历过CAR-T疗法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死亡的事件。CAR-T疗法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惊人的疗效也伴随着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和脱靶毒性等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一些正在国内做CAR-T项目临床监察的朋友也给我反馈了类似的切身感受。因此,如何降低毒副作用仍然是CAR-T疗法面临的挑战之一。

关于双特异性T细胞桥接抗体疗法,它也存在一些与CAR-T疗法类似的问题比如CRS,其它问题还包括:

效应细胞的迁移

BITE疗法依赖于患者内源性T细胞发挥肿瘤杀伤作用,因此,该疗法对临床上的“冷肿瘤(肿瘤中几乎没有浸润性免疫细胞)”效果很差。

免疫逃逸

除了与CAR-T疗法一样存在肿瘤细胞靶抗原丢失造成的免疫逃逸之外,抑制性免疫检查点的表达也会导致BITE疗法的失效。因为当BITE把激活的T细胞“拽”向肿瘤细胞时,抑制性的肿瘤免疫微环境/上调的免疫检查点(例如肿瘤表达PDL-1)会重新抑制T细胞的活性。不过目前初步临床数据显示,通过联合使用PDL-1/PD-1轴抑制剂能够提高BITE疗法的疗效。

长期持久疗效

以FDA批准上市的Blinatumomab为例,由于缺少抗体的Fc区,该药的血清半衰期仅仅为2-3小时,致使前4周中患者每天都需要接受该药的输注以维持该药的血药浓度。而带有Fc区的抗体虽然可以延长半衰期,但是可能又会影响其组织穿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