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具

当前栏目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笔记

笔记 世界 21 简史 世纪
2023-09-27 14:28:10 时间

一、引言

关于“经济全球化真的会发生大逆转吗”这个主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四本书,

  • 第一本书《枪炮、病菌与钢铁》,讨论1492年之前,也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史前时代,各族群是在不平等的起点上开始了全球化
  • 第二本《哥伦布大交换》,我们讨论了1492年之后,其实是新旧大陆的生物变迁,贯穿塑造了今天的全球化格局
  • 第三本《棉花帝国》,我们把视角收缩,从宏观层面聚焦在棉花产业的演变上,也据此得到一个共识:资本主义就是经济全球化。因为资本的逐利本性,必然导致全球资源聚合,全球产业整合,全球市场扩张,全球利益分享。
  • 第四本《资本主义的历史》,从历史的维度把经济全球化的由来和发展说清楚了。

但对于全球化面临的现实挑战,我们的讨论还不够充分。今天,我将分享有关经济全球化这个主题的最后一本书,《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作者是托马斯·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并不是弗里德曼的第一本书。1980年,他就以中东为题材,写过一本《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被授予美国非小说类国家图书奖。1999年他出版《凌志车与橄榄树:理解全球化》;2002年他还写了一本分析9·11之后世界变化的书,都很受欢迎。

不过,弗里德曼不是学者,他曾在黎巴嫩当记者,主要报道国际问题,后来给《纽约时报》写专栏,全球化是重点问题。这本书有很多不同于其他学者的观察与思考,也和弗里德曼的职业经历有关。

0x1:如何理解“世界是平的”?

之前我们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维度分享的几本书,有大量事实表明,世界各国全球化起点不平等,机会不平等,发展不平等,全球化带来了各种差距和麻烦

那么,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什么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或推动经济全球化呢?

这就需要说说这本书的书名《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关键词是“Flat”,意思是平、平坦。书里也经常会说,“世界平坦化”或者“平坦世界”,那作者究竟想用这个“Flat”表达什么意思呢?

  • 有人说,平,就是圆的反面。当年知道地球是圆的,算是人类认知的一大进步。但圆的世界看不到头,另一半总处于未知之中。作者说世界是平的,是说世界都在人类的掌控之中吗?
  • 还有人说,平,就是平坦,就是不崎岖、无阻隔。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全球化消除了很多历史形成的发展鸿沟,各族群之间发展差距缩小,全世界有更多人走在发展坦途之上?
  • 也有人问:平,是不是公平或平等的意思?

对此作者强调:今天说世界是平的,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一望无垠,也不是已经完全了消除发展鸿沟,全都平等。

世界是平的,是指世界正在变平。导致世界变平的因素,是更多人变得更快、更深入、更节约。这就是让我们更加平等的力量和更加平等的机会,传统的等级制度会深受冲击,全球化会越来越通透和有活力

在这本49万字的书中,作者明确强调的核心观点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外包,把崎岖不平的世界迅速拉平,不是把高的往低的拉平,而是把低的往高的拉平。一个更加平坦的世界,是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全球共同发展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新的平坦是如何升级的,作者在这本书的第8-10页,将过去500多年来的全球化,分为三个伟大时代:

  • 第一个时代,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一直到1800年,作者称之为“全球化1.0版本”,全世界的规模从大号缩水为中号,人类的认知从大变小了。
    • 这个时代的推动力是全球贸易,是国家实力博弈,比如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较量。
    • 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是:我的国家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何种地位?如何走出国门,利用国家的力量和他人合作?
  • 第二个时代,是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作者称之为“全球化2.0版本”,全世界的规模从中号缩水为小号,就是我们更加能够把控全世界了。
    • 这个时代的关键推动力,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国家支持跨国公司到海外寻找市场和劳动力,加上科技推动,真正的全球经济诞生并成熟,真正的全球市场出现。
    • 这个时代取得进步的关键,是各种硬件突破,阻碍全球化进程的壁垒纷纷倒塌,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都高潮迭起。
  • 第三个时代,是从2000年以来,“全球化3.0版本”,世界从小号缩小到微型,也就是完全在我们的认知掌控之中。
    • 传统的竞争场夷为平地,这个时代的全球化动力,主要来自于个人。让个人自由参与全球竞争的不是蒸汽机和电力,也不是电子设备和工业硬件,而是软件和网络。人们在全球进行实时联系、计算和合作,跨越空间和语言障碍,世界变得更小、更平,给每个人带来不同的机会。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也越来越多元。

所以,弗里德曼对全球化的未来发展,可以说是非常乐观的。那么,看起来顺风顺水、破旧立新的全球化,为什么又会在这本书2005年出版后,招致那么多的反对和批评之声呢?

0x2:有哪些影响世界变平的现实因素?

很显然,并不是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在世界变得更加平坦的过程中受益。所以,针对全球化的各种反思,都变成了对《世界是平的》的质疑和批评。

  • 比如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为什么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日益严重?各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为何愈发不均衡?
  • 再比如部分发达国家也就是富国的老工业区和产业工人,为什么会在世界变平过程中,一再被废墟化、边缘化,他们注定要承受损失吗?那些穷国的发展,为何也没能按照弗里德曼所说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拉齐迈进?穷国和富国的差异为何还会越来越大?

在这本书最后,何帆老师写了译后记,题目叫《世界仍然是崎岖不平的》。他写道:弗里德曼作为记者,见识很广、反应敏锐,但也往往凭借逸闻趣事来判断天下走势,在立论上也会故作惊人之语。

何帆老师说:尽管技术的进步可以呈指数型增长,但决定历史变迁的仍然是海面下的潜流。制度在短期内难以变动,思想和信仰的成长,会跨越很长的历史时期,弗里德曼出于对技术的痴迷,有意无意忽略了相对不变的因素,得出的结论过于乐观。

比如,印度和中国的经济都在快速增长,但要超过美国还有很长时间,而且总体上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因为搭上全球化列车、用好网络技术就能很快变得强大。特别是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复杂而艰难的系统改革,改过去的机制,克服既有的利益和阻力,寻找各方平衡。

所以何帆老师说,全球化是有起伏跌宕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可能不是技术或经济,而是人们的反应和行为。这个世界可能看起来比以前更平坦了,但它仍然是崎岖不平的。当全球化速度过快,赢家和输家越来越对立,全球化也可能减速甚至倒退。

0x3:有哪些分析全球化未来道路的视角?

  • 第一个维度,因果逻辑。假设世界在变平,那总有一种或多种力量,在积极推动这个变化。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梳理历史事实,并提出了十大核心推动力。如今时过境迁,有些推动力已经永远消失,但你仍然可以继续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世界变平?
  • 第二个维度,利益权衡。从常识上看,从来不会有整齐划一的全球化,那么谁会从世界变平中受益?会在哪些领域受益?谁又会因此受损?有没有好的办法,避免世界平坦化进程带来的冲击?
  • 第三个维度,路径选择。世界平坦化很难一步到位,必然会有曲折和崎岖。面对不断增加的不确定因素,起步晚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分步实现全球化?每个个体又如何应对日益平坦的世界?

我相信,这三个维度的分析,和你以前看到的思考会有所不同。

 

二、什么力量在推动世界变平?

在日常生活中,你肯定给银行或航空公司打过客服电话,你有没有想过,在人工智能和语音提示被广泛使用之前,呼叫中心的客服人员从何而来?

在2004年前后,本书作者弗里德曼偶然发现,接他电话的客服人员,不再是美国人,而是变成了印度人。这些印度人身在印度,却为美国公司提供全球客户服务。

原因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这些受过良好教育、会讲英语的印度人成本便宜,每个月工资三四百美元,仅为当时美国同类劳动力成本的十分之一。

不只是印度,当时,中国大连为美国、日本和韩国公司提供软件开发外包服务;连阿曼也和美国通过视频,完成了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

面对从东到西、一个更加平坦的世界,作者追问: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人类空前的全球融合,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平坦?这也是我们今天这一讲的主题。

0x1:进入20世纪后期,推动世界变平的起点是什么?

20世纪后期推动世界变平的因素,你肯定能想到很多,比如说互联网。那我再问你,这些因素的起点,你觉得是什么?

作者认为,是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

关于柏林墙的来历,你可能比较熟悉,我再带你简单回顾一下。194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之一,就是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和苏联红军,分别占领了德国首都柏林。后来,一道有形的墙,把柏林分为东西两部分。

柏林墙的倒塌,不仅标志着东西德统一,而且标志着意识形态的极端对立消除了,一个全新的创新时代来临。它是通向自由的契机,它不仅仅意味着柏林内部的阻碍被打通,还意味着世界变得更加平坦。因为当柏林墙存在的时候,很难将这个世界当作单一市场、单一生态系统和单一社会

当然,仅有柏林墙倒塌,世界也不会变得平坦,还必须要有科技创新。

为此,作者挑选了1990年5月22日,当天微软Windows 3.0操作系统上市,装载了这个系统的电脑,可以帮上百万人把观点数字化,把信息格式化,并且可以广为传播。

所以,柏林墙的倒塌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上市,是世界变平的起点,也是第一大动力因素。意识形态极端对立的消除和科技创新的改变,开启了人与人、国与国、公司与公司的连接协作方式的各种动力,带动了世界逐渐平坦化

0x2:互联网时代如何推动世界变平?

除了这一起点因素,在众多动力因素中,我想着重讲一下紧随其后的互联网时代,哪些重要力量在如何推动世界变平。

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者认为核心变化是万维网的出现和网络浏览软件“网景”的上市

首先是万维网,说起万维网可能你有点陌生,其实就是因特网的前身。

我们今天已经离不开的互联网,最早的雏形其实叫阿帕奇,是1969年美国军方搭建的一个内部联络网。而互联网真正为公众所用,有可以访问的网页,则是从1991年8月6日开始的。

这个网页背后的支撑,是英国物理学家蒂姆·李提出的“万维网”概念,意思是建立一个系统,以便创造、组织和链接文件,方便世界上任何可以接入网络的人浏览、分享。

基于“万维网”,把各种网络联系起来的因特网,才得以出现,并彻底改变了世界。

其次是网页浏览共享。

现在的浏览器多种多样,有微软Edge、QQ、360、谷歌Chrome等等,但在20世纪90年代,全球网页浏览软件的领先者和市场占有者,是一家名叫“网景”的公司。网景公司最大的贡献,就是让网络变得可以共同操作。

1994年12月,网景开发的网页浏览软件,在当时三种制式的电脑上投入使用。IBM的PC、苹果的Macintosh以及Unix电脑,都可以免费下载网景浏览软件,试用90天再决定是否购买。大企业可以联网并发布信息,个人也可以联网浏览信息并创建网页、上传信息。

可以说,万维网的出现和网络浏览软件“网景”的上市,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那我们往下再深入一步,在后来的互联网演变和全球化发展中,还有哪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推动力?

我认为是两个因素:

  • 其一是内容上传分享
  • 其二是网络信息搜索

你可能会问了,这跟之前的互联网有什么区别吗?

我们先看内容上传分享,也是被作者视为碾平世界的第四大动力。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网络出现之前,全世界的公开信息分享,主要通过书报刊或广播电视,它的核心是中心化、权威化,是自上而下的。绝大多数公众只能被动选择接收信息或不收信息,公众是难以表达或作出信息贡献的。

但是互联网带来的个人上网和内容上传不一样,你不必再通过任何官方或权威渠道,就可以自发形成网络社区,自由讨论交流,而且还能让内容可以传向全球,这无疑是革命性的变化

比如说现在你只要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源,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或者播客发声,成为信息的生产者或者分享者。

这和过去的时代完全不一样,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根本无法想象20世纪90年代之前人类信息的分享和发布方式,所以可以说互联网创造的信息平坦世界据此出现了。

再来看网络信息搜索,这被作者视为碾平世界的第九大动力,在现在愈发重要。而搜索需求的产生,恰恰是互联网信息海量生产的结果。

在网络信息搜索的早期,雅虎和微软都曾深度介入并提供搜索服务,但最终的市场主导者却是起步更晚的谷歌。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认为核心原因在于,网络信息搜索服务的深层价值,并不是简单的信息分类,而是涉及平等、公平和平坦世界的建立

比如谷歌的创始人之一布林,出生在俄罗斯。他曾这样说:信息搜索服务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柬埔寨的小孩、大学教授以及像他那样的商界人士,都可以像其他人一样,通过搜索获取同样的信息。

正是有了网络信息搜索服务,你会发现即使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就可以最大化地减少信息不平等,由此受教育的资源也会更加公平化

同时,搜索也是高个性化的需求,它可以赋予每个人完全不同的信息组合和能力。正是这种信息补充和能力提升,在作者看来,有利于原本只掌握有限信息的人,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原本因信息不足而能力不足的人,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

可以说,万维网加上网络浏览软件的出现,以及内容上传分享和网络信息搜索,这三大动力因素让全球化起点更低的人,有机会向起点更高的人靠近,带动了世界走向更高水平的平坦化

0x3:还有哪些碾平世界动力的因素?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作者梳理的互联网因素之外的其他“碾平世界的动力”,这其中大量涉及全球化的工作协同、产业协作等领域的创新。

比如动力之三,工作流软件,让你的应用软件相互对话。最初,大家的工作协作主要是通过电脑和电子邮件,而这无法将销售、市场、生产、财会和存货真正协调运作,因此基于互联网和新技术创造的网络商业工具,给更加平坦的全球商业提供了支撑

比如动力之五,外包服务,这是本书之所以出现的一个触发点,也是包括印度、中国在内,新兴经济体在全球产业协作中积极有为的最主要体现。

再比如动力之六,离岸经营,核心是跨国公司业务重点并不在公司注册地,也不在其母国,而是真正融入全球经济。作者用了两个比喻:和瞪羚一起赛跑,和狮子一起捕食,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平坦化所带来的竞争加剧,任何人、任何公司、任何国家,想要赢得竞争,必须跑得更快

再比如动力之七,供应链,作者用了一个好懂的场景:在美国中部的阿肯色州,吃到来自万里之外新鲜的日本寿司,显然是有强大而高效的全球产业、物流供应链作为支撑。这既是部分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他们利润的来源。关于这一点,大家也已经不陌生了。

还有动力之八,内包,也就是利用外部组织提供内部服务。动力之十,数字的、移动的、个人的和虚拟的类固醇,这个不太好懂,也就是个人通过无线技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获得数字信息。

0x4:总结

  • 1989年开始的全球化和平坦化的起点,是以柏林墙倒塌和微软操作系统发布为标志的创新时代的来临。
  • 万维网诞生和网景浏览器发布开启了互联网时代;在后来的互联网演变和全球化发展中,内容上传分享和网络信息搜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碾平世界的各种动力,大量涉及全球化的工作协同、产业协作等领域的创新,有的已经为大家所熟悉,成为我们新的日常应用。

 

三、谁从世界变平中受益最多?

很多人都会觉得那肯定是发达国家,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这也导致各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但是在这本书中,作者之前提出一个重要观点:所谓世界变得更平坦,不是把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往低了拉,而是把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往高了拉,从而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那我们似乎就能得出一个不一样的结论,好像发展中国家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虽然也还是存在不平等,但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从此有了参与竞争、弯道超车的机会。对于这个观点,作者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0x1:全球商业逻辑和运营模式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首先,我问你一个日常生活的问题:现在常用的民航订票、选座、值机系统,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在此之前,大家怎样订票出行呢?

在90年代时候,出国读书需要订机票,必须先到机票销售代理公司,请服务生选择合适的航班,然后现金付款,打印出纸质机票。出发当天,还需要提前三小时到机场,在国航柜台选座位、托运行李,然后拿着纸质登机牌上飞机。

现在当然不用这么麻烦了,买票、选座、值机,在手机上两三分钟就可以搞定。作者在书中也借助类似例子,引出他的观察分析。

上一讲我们提到,有十大动力在促进世界变平,这十大动力也导致全球的商业逻辑和运营模式出现“两大变化”

  • 新平台
  • 新模式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变化,新世界平台的出现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以前的世界环境是相对比较封闭的,信息不同步。但是到了2000年左右,一个全球性的、以网络为基础的开放平台出现了。它区别于过去各自割裂的封闭平台,是真正全球性的世界平台,全世界的信息实现了及时共享,动动手指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

第二个变化,是有了新平台之后,出现的新运营模式

在新的世界平台建立过程中,不同商家和个人开始接受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的消费习惯、应用技术和商业流程,逐渐从过去垂直的单一的价值创造模式,转换为更加多元整合的数字化模式。

这个新的世界平台和新运营方式的结合,也让世界变得更平坦

比如当时的IT巨头惠普公司,有PC、打印机以及医疗设备等很多产品线,以及相配套的供应链。最多时,竟然有87个垂直独立管理的供应链,每个供应链单独看都清晰,但整个公司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效率并不高。

而通过新的全球性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整个惠普只需要5个垂直供应链,就可以协同管理500亿美元的业务。像惠普这样主动求变的跨国公司,当然会从世界平坦化中获益。

再比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利用碾平世界的各种动力因素,率先创造了让乘客在家下载打印登机牌的系统,节约了很多柜台人工。

但是,这些乘客是不是一定会从中受益呢?作者提醒,只要乘客改变过去的消费惯性,适应航空公司的业务流程优化,就能节省时间。比如在家打印登机牌,这样至少可以晚半小时到机场,当然就受益了。如果乘客不愿意改变习惯,也就无法节省时间。

0x2:新的竞争与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哪些机遇?

正是基于开放性的世界平台和多元整合的数字化运营模式,各国也开始展开新的竞争与合作。

随着世界逐渐变得平坦,来自中国、印度和前苏联的几十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将获得历史性机遇,陆续走上全球竞争场,他们会利用平坦世界的一切新工具,和其他发达国家人民开展竞争与合作,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巨变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数百年里,由于全球化的起点并不平等,在发达国家以外,全球大多数人,长期无法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平等的竞争或合作机会。

因此,碾平世界的十大动力,创造了世界的新平台和运营新模式,这就为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和个人,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比如在二战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全世界的资金、人员和资源流动并不顺畅,美国、西欧和日本是同一战壕的盟友,大家的工资、教育水平和劳动力规模大体相当。所以他们在经济上虽然有竞争,但风险总体可控。用英特尔公司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那时跨国公司拥有“温文尔雅的竞争环境”。

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来自印度、中国和前苏联等新兴经济体,受过教育的青壮年劳动力大约15亿人。哪怕其中最优秀的10%,能参与平坦世界的全球竞争,那也是1.5亿优秀人才。这个规模有多大呢?相当于当时整个美国可动用的所有劳动力规模。

同时,作者特别引入了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数据,非常有预见性。你知道,在2004年和2005年,到美国读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哪些国家?第一是印度,有80466人;第二才是中国,有62523人;第三是韩国,有53358人。

这些留学生在美国主要学习商业、工程、数学或计算机,毕业后大部分回祖国工作,他们成为美国、欧洲和日本同学的竞争者。

作者的预见性在于,就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出版后不久,中国留学生数量逐年快速增长。2009年,超过10万中国留学生赴美,2014年突破20万,2016年突破30万,2018年接近40万,哪怕是经过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2020年仍然有30多万中国学生拿到美国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话说到这里,作者站在发达国家的立场上看,意图就比较明显了:世界平坦造就新平台和新模式,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在新的全球竞争与合作中成为赢家;而拥有最大数量高素质青壮年劳动力的印度和中国,就是新的全球赢家

对于美国自己,后来美国的政商学界要人,或多或少认为,他们国家似乎处于越来越被动的防守状态。不过,作者也引用盖茨的一句话,间接表达了他的看法。盖茨说:我们可以开发和利用的人力资源,是过去的5倍。选择面大了,也算是受益者。

0x3:发展中国家的哪个群体在世界新变化中直接受益?

那么,具体到印度和中国,有没有哪个群体受益最直接呢?

作者认为,由于印度、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高素质青壮年劳动力规模化出现,在未来更加平坦化的世界里,全球经济将不再依赖各发达国家财长的深思熟虑,而是会更多地由充满活力的“急皮士”(Zippies)来决定,着急的急,和嬉皮士、雅皮士只差一个字。

那什么是“急皮士”?书中引述印度一本杂志介绍说,“急皮士”,是指印度在脱离社会主义、融入全球贸易和信息变化后,第一批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差不多就是“85后”和“90后”,或者欧洲国家说的出生于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的Z世代。

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列举中国的例子,但这些特征放在中国“80后”、“90后”、Z世代上,也基本上严丝合缝。中国的独特性在于,这些代际的年轻人接受了最完整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他们有比前辈更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和全球教育机会,所以他们是中国真正可以全球化的依托。

在作者看来,正是发展中国家的这群人,将成为世界平坦化的大赢家。

这些人主要成长于城市或城郊,更加特立独行,有雄心和愿望,也冷静、富有创造性,愿意寻求挑战,热爱冒险,无所畏惧。他们不忌讳讨论挣钱和花钱,有清晰的奋斗目标,不相信命运的安排,他们多数性格外向,生活态度积极向上,不愿过一成不变的生活。

这样的年轻人有多少呢?根据作者引述的2004年统计数据,印度有54%的人在25岁以下,当时就有5.55亿人。而根据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有34%的人在25岁以下,大约是4.57亿人。这些人都更希望有好的工作,也期待过上好日子。他们是印度高效率呼叫中心的从业者,也是印度和中国有创造性的软件外包承担者。

这些年轻人承担着从发达国家分流而来的新工作,解决了自己的就业,更把自己汇入世界平坦化和经济全球化大循环,既能成就自己,也能成就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推动世界平坦化的十大动力,没有基于网络创造出全新的世界平台和全新的协作方式,新兴经济体的年轻人很难参与新的全球合作与竞争,也不可能成为受益者。同时,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想大量外包业务,也是不现实的

0x4:总结

  • 随着促进世界变平的十大动力起作用,全球的商业逻辑和运营模式发生了两大变化:开放性的世界平台和多元整合的数字化运营模式。
  • 新的世界平台和运营模式,促进了新的竞争与合作模式出现,发展中国家就此有了参与竞争、弯道超车的机会。
  • 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把自己汇入世界平坦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循环,成就了自己,也让发展中国家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成为世界变平的直接受益者。 

 

四、如何避免世界平坦化冲击?

从现实环境来看,世界平坦化的过程之中,世界的市场被拉通拉平,但是也给各国各阶层的人都带来了影响和冲击。

比如美国把苹果手机的部分制造业务放在中国,因为成本比美国低很多,对于企业而言当然是受益的。但是对于美国当地的部分民众而言,他们却因为失业在进行抗议。

再比如中国,社区团购兴起之初,很多传统的卖菜商家也面临巨大冲击,面对新的运营模式和平台,他们也不得不转型或寻找差异化出路。

那么在世界变平的过程中,谁受到的冲击更大,他们又应该如何通过积极灵活应变,有效化解冲击?

在这在书里,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主要集中在第六和第七章。需要提醒的是,作者的观点体现了他的美国中产阶级视角,那就是面对世界平坦化新变局,他希望给美国中产阶级以清晰的提醒和参谋。但这些建议,其实对于我们当下面临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等变化,也会有很多启发,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些普遍性共识。

0x1:世界平坦化进程中,哪一类人面临的冲击最大?

在作者看来,世界平坦化的趋势,可能会像资本主义市场化进程一样,一旦启动了,就很难停下来。但是作者还是非常乐观的,他认为这个趋势整体上对美国有利,美国完全可以在平坦化过程中成为佼佼者,前提是:有备而来。

因为在更平坦的世界,新平台和新模式产生的好工作会很多。但美国人要想抓住这些新机会和好工作,就必须具备足够高水平的四个方面的准备:

  • 知识
  • 技术
  • 创意
  • 自我激励

如果你在工作中表现平庸,不能创造价值,没有独特技能,就很容易在平坦化的世界被淘汰。

看起来这好像和我们熟悉的稀缺价值理论没什么区别,但是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免受世界平坦化冲击的“局外人”呢?作者的分类很有意思,他把人群分了三类,每一类面对的冲击各不相同。

第一类是幸运者

他们通常有某种特殊天赋,或者掌握一些特殊技能,可以说这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占比很少。

比如乔丹篮球打得好,麦当娜歌唱得赞,J.K.罗琳能写《哈里·波特》,或者是研究做得有开创性的学者,手术做得顶呱呱的外科大夫,都是有真本事的精英。

他们最大的特点是难以被替代,因为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独一无二。因此他们的市场价值非常高,世界平坦化对他们没啥冲击,甚至有可能把他们的价值在全球放大。

第二类是辛苦者

这里我要提醒你,这和我们过去理解的那种靠体力赚辛苦钱的人群不同。作者的分类指的是,他们的工作通常和某个地区或社区有紧密联系。因为他们熟悉当地情况,有固定顾客。比如发型师、主厨、牙医、清洁工、园丁,以及附近收废品的人。

也就是说,辛苦者的工作需要具体场景,很难被数字化。但他们的收入水平,也受限于当地市场的供求关系。他们可以通过勤奋和务实保住工作,但收入很难有增长。

世界平坦化对他们可能暂时没有太大冲击,但也无法给他们更美好的未来,除非他们的某种技能不断升级,比如发型师或主厨超越本地,明星化。

第三类是纠结者

主要是从事各种中产阶级工作的人。在美国职业人群中,这占很大的比例。更准确地说,他们从事的是传统的“旧中产阶级”的工作。比如工厂流水线的技术工人、数据录入员、证券分析师、会计师,等等。这些工作都会有一定的技能要求,因此一度也被认为是不可替代或不可贸易的。

但在平坦化的世界里,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他们显然是可以被替代的。你会发现,不论美国还是我们国家,中产阶级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不上不下,正好卡在中间,加上孩子、房产、养老等各项压力,也让他们成为当下最焦虑的人群之一。

作者在2005年时判断,在短期内,美国这些中产阶级的工作不一定会被老板外包,但他们的收入通常很难有增长,且随时面临新的变化。这个判断是对的。

那么,这些“旧中产阶级”如何应对才能免受世界平坦化的冲击?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转变为能够适应变化的“新中产阶级”,形成新认知和新能力

0x2:“新中产阶级”具备哪些重要特性?

具体来看,作者认为,那些能适应世界平坦化的“新中产阶级”,至少包括三种人,或者需要具备三种重要特性。 

第一种人,作者称为“伟大的合作者”

这不难理解,因为很多新工作,都需要和公司内外部的很多人合作才能完成,跨民族、跨文化、跨地域,都增加了合作难度,也正因为难,所以合作能力很关键。

所谓伟大,就是要处理的合作事宜不仅多,而且复杂,只有管理协调高手才能胜任。因此在平坦化的世界里,伟大的合作者,需要具备两种“超能力”:

  • 一是能构建非常良好的人际关系,道理也不复杂,各种合作都是基于人与人的信任和默契
  • 二是要有务实而高效的执行力,能通过有效合作,推动大家迅速把好想法落实

第二种人,他称为“复合型人才”

世界平坦化导致知识边界不断扩展,创新层出不穷,跨界连接很多。因此,一个组织既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能把各种能力综合在一起的复合型人才。

书中引述了一位分析行业发展趋势的专家预测,说未来15-20年,从2005年开始算差不多就是现在,最热门的工作,可能是CIO。不过请注意,这位专家说的,不是你熟悉的首席信息官,而是“首席综合官”,I,是integration,整合的意思。

这不是说信息技术已经不重要,而是因为在新的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商业的各个领域,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即使是高科技公司,也在从以提供技术为主,转向通过技术把商业进行综合运营。

第三种人,作者称为“讲述者”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至少让我,看到了作为媒体人的职业希望。作者认为,随着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就越来越需要有好的管理者、作家、教师、记者和编辑。因为这些人都是好的讲述者,能把复杂事情,用简单语言表述出来。

从商业上看,好的讲述者沟通效果好,说服客户拿订单的机会就更多。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位摄影工作室的创业者,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发现,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向顾客解释如何使用数码相机,如何用电脑处理照片。于是他调整了摄影工作室的业务,原来给别人拍片、修片,现在提供摄影咨询和培训。

摄影工作室的人员结构,因此也得调整。原来善于修片,但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的后台技术工人,就不再吃香;那些有比较强的交往能力的人,因此变得更有价值,因为他们善于讲述和沟通,能让客户更好地了解新的数码技术,更容易成为潜在客户的挖掘者。

如何通过增加新认知避免世界平坦化的冲击?

除了对“新中产阶级”进行分类,作者还特别提到,增加一些新的认知,有利于我们避免世界平坦化的冲击

  • 比如“杠杆作用”,就是通过分工与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让产品更便宜,更有竞争力,同时工人工资也提高了。关键是要把人类积累的实践经验,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实现系统升级。
  • 再比如“适配器”,就是努力把自己从传统的专家,变成一个样样精通的多面手。他作了一个比喻,不要把自己看成只有某种功能的专用工具,而是要让自己变成有复杂功能的“瑞士军刀”。为此每个人都必须不断学习,以免因为对新事物的认知不足而被淘汰。看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得到APP为何会受欢迎。
  • 此外还有环境保护问题,个性化与本土化问题,以及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数字爱好者”,通过和计算机专家合作,提高创新能力。

分享到这里,你不难感受到作者罕见的积极乐观态度。虽然世界平坦化会引发社会和经济结构之变,但冷静务实寻求出路,大有可为。

0x3:总结

  • 更平坦的世界会产生更多好工作,如果不想受到冲击,要么具备特殊天赋,要么拥有本地稀缺性,要么转化为“新中产阶级”。
  • 适应世界平坦化的“新中产阶级”,至少有三种人,或具备三种重要特性:一是伟大的合作者,二是复合型人才,三是讲述者。
  • 增加一些新的认知,有利于我们避免世界平坦化的冲击。要学会把人类积累的实践经验,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实现系统升级。

 

五、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全球化?

在本书的第十章,作者从自我反省和改革发展的角度,完整地阐述了他的看法和建议。作者非常看重印度和中国的独特性,前边我们着重讲了印度,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视角,一起来看看在一个日益平坦化的世界里,对作者这样的美国作家,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发展中国家又有哪些借鉴意义?

0x1: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到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力,很多人都会想到廉价的劳动力,促使产品成本降低。比如作者在书中就引述了他2004年的一段见闻,和中国制造有关,也和某些信仰有关,读来十分有趣:

他问墨西哥的媒体同行:什么时候你第一次感受到世界是平的?一位墨西哥记者说,他偶然发现,他们的守护神,圣母瓜达鲁佩的小雕像,竟然是中国制造的,然后运到美国加州港口,再转运到墨西哥。

作者因此感叹,在美国人看来,墨西哥就是以劳动力成本低而闻名的。在加州做苦活累活的,大部分是墨西哥人。但墨西哥却选择了从中国进口守护神小雕像,唯一原因就是:即使考虑横跨太平洋的运输成本,中国制造这些雕像的总成本,也比墨西哥要低。

作者还和墨西哥央行行长交流过,对方说,虽然墨西哥就在美国旁边,而且还有一个包括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但早在2001年,墨西哥对美出口量就开始下降;到2004年,墨西哥不得不把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位置让给中国。即使是在墨西哥国内,更加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开始挤压墨西哥本地产品。

但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快速发展,仅仅是因为劳动力便宜,带来的成本优势吗?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埃及,原来在本国生产一种用玻璃做的灯笼,周围用金属包边,里面可以点蜡烛。但很快,全新的中国灯笼来了:采用更轻便的塑料制作,里边用电池和灯泡。显然中国新款灯笼比埃及原来的玻璃灯笼更加安全、耐用。更重要的是,中国灯笼内部还有电子芯片,可以播放埃及斋月期间的传统歌曲,以及当时最流行的斋月动画片主题曲。

从中国灯笼的例子中,作者也开始感慨,为什么埃及有大量低收入工人,有靠近欧洲和亚洲的区位优势,有苏伊士运河这样的全球交通要道,却没能像中国台湾等亚洲四小龙那样,从全球承接制造业,振兴自己的经济呢?

显然,产业的发展,除了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还有生产效率、设备改进、创新创造、本土需求等诸多因素在背后加持

作者也在书中通过介绍爱尔兰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资本在全世界的流动,并不只是寻找最便宜的劳动力。资本在寻找价格便宜,但是生产效率最高的劳动力

思科公司CEO钱伯斯也曾说:工作将流向那些具有很好教育的劳动力、有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创造性环境和支持性政府的地方去。感兴趣的话,详细内容,建议你读书中第336页至339页。

0x2:各国应对平坦化进程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所以,作者认为,当发展中国家开始思考来自平坦世界的挑战时,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自我反省。

这里我也需要强调一下,这个反省不是指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去主动思考:

  • 我的国家有了多大程度的进展?
  • 它已经被平坦的世界落下了多远?
  • 它在多大程度上顺应了发展的潮流,并利用了竞争与合作的新平台?

随着中国因素和其他碾平世界的几大动力产生更多相互作用,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它必将被平坦世界淹没

他曾引用墨西哥一位主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官员的说法:发展是一个自愿的过程,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正确的步伐,而自我反省,是这一切的第一步,要通过反省,更清晰地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从总体上看,作者认为,任何一个国家,不光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想要应对平坦世界的各种挑战,都应当做好四件事:

  • 第一件事,是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廉价的宽带、手机、机场和高速公路,从而通过无形和有形的网络,把本国人民和平坦的世界连接起来。这方面,中国堪称发展中国家样板,在此不再赘述。
  • 第二件事,是改革教育体系。要让更多国民学会创新,学会在平坦的世界里合作。这方面,美国、日本堪称发达国家样板;韩国、中国和印度,则堪称发展中国家样板,也不多赘述。
  • 第三件事,是改进政府治理。这包括优化财政政策、法律体系,以及不断提高官员的素质,也就是要以最有效的方式,管理本国国民和平坦世界之间的联系。对于发展中国家,这一点尤其关键。作者提醒,更高素质的官员这一点,容易被人忽略。实际上,所谓国家之间的全球化竞争,也是一个国家的公共管理部门,和其他国家公共管理部门之间的竞争。更高素质的官员,才有可能治理并强化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不仅鼓励国民愿意创新,而且能把创新变成可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商业化。
  • 第四件事,是保护良好的环境,也就是环保要搞好。作者说,全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规律,就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环境不断被破坏的过程;但这个规律的另一面是,最后只有那些环保做得最好的国家,才最有可能留住和吸引最具创造性和先进性的知识工作者。关于环保的重要性,中国的认知和行动已经升级,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这也可以说是作者在十几年前,对中国的提醒和共识。

这四个领域很重要,是总体要求也是最终目标。但发展中国家毕竟起步晚、基础差,具体应当以什么样的步骤推进,才能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呢?作者提出了一个在平坦化世界分两步改革的建议,非常有启发。

0x3:发展中国家如何快速适应世界平坦化进程?

作者认为,发展中国家首先需要进行“批发型改革”,当一个国家基本上完成“批发型改革”之后,实现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零售型改革”。这两个新名词所代表的内容很有深度,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步,就是作者说的“批发型改革”,意思是广泛的宏观经济改革

这方面改革的最佳时期,就是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很多国家都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中国、墨西哥、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批发型改革”的先行者,这一点我们也不陌生。

在作者看来,这些国家释放了社会上原本被束缚的市场力量,推动自己国家的经济向出口型经济、自由市场经济转变,同时推进国企改革,放松金融管制,吸引外国投资,减少政府补贴,降低保护性关税,创造更加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等等。

在20世纪90年代,这些“批发型改革”陆续见效,但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崛起,印度科技人才走向世界各地,更深层次的改革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批发型改革”完成之后,第二步,就到了作者强调的“零售型改革”

也就是在“批发型改革”的基础之上,以更深刻的方式,对四个关键的社会政策进行调整,包括:基础设施、监管机构、教育和文化。这方面的内容,前面大多已经谈到,唯一没有多说的是文化。这也不难理解,就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形成面向全球的开放、包容文化,才能让改革见效。

作者认为,建设更加开放和有竞争性的市场,是一个国家摆脱落后的唯一手段。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新思维、新技术和最优操作方法,才能比较容易地渗入国家经济的各个层面,私人企业和政府,才能感受到竞争激励,才会愿意接受创新,并通过创新,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和产品。

所以,衡量“零售型改革”成功与否的指标,就是看人们是否可以放开手脚去创新、创业,是否能够更加积极地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合作

从反向指标来看,作者提醒: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经过20多年来宏观经济改革,也就是“批发型改革”,仍然没有减少贫困,没有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那一定是因为没有进行“零售型改革”。

0x4:总结

  • 有成本优势的中国制造,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快速发展,并非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
  • 发展中国家面对平坦世界的挑战,必须要在四个方面做足功夫:基础设施、教育体系、政府治理和环保。
  • 一个国家基本上完成“批发型改革”之后,实现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零售型改革”。

 

六、我们如何应对平坦的世界?

你可能会觉得,世界平坦化实质上是关于钱的重新分配,干吗谈虚头八脑的文化、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呢?在我看来,这正是本书作者见识不一般的地方。凡是用钱能解决的事,都好协商,但文化、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往往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它关乎意义和价值。

所以,为了避免在平坦化世界碰得头破血流,我们有必要了解,世界平坦化对文化、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带来的重要变化。我们每个人,又应当在平坦化世界里,如何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实现和自我选择。

0x1:世界平坦化是否会导致各国多样化的文化逐步趋同?

首先,我们来看看世界平坦化对各国文化的影响。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体系之中,将直接指导着每个人的行为。

关于这个问题,最大的争议就是,世界平坦化会不会导致多样化的本土文化逐步趋同?这可不是瞎操心,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绕不开的大问题。

因为20世纪是美国主导的世纪,很多人认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就是美国商业和文化的全球化。为什么这样说呢?

你看,代表美国消费方式和商业文化的麦当劳、星巴克、可口可乐、苹果手机、特斯拉汽车、迪士尼乐园,在全世界到处都有,或者有强烈的存在感。

对此,作者虽然承认全球化存在美国化趋势,但是他并不认为各国文化一定会风雨飘摇。

首先是基于各国政府的文化保护。

比如,你可能喜欢看美国、日本或韩国电影,你知道它们每年有多少电影能进入中国吗?我告诉你一个事实:虽然它们每年生产上千部电影,但是根据中国电影进口配额制度,每年只有30部左右的“进口分账”影片和30部左右的“进口买断”影片,可以合法进入中国。

不要以为这是中国搞特殊,各国都是如此。早在1928年,法国就有了进口电影配额制。之后历经变化,如今法国电视台要播出电影和电视剧,法国的影视还必须占40%,欧盟国家占20%,然后世界各国瓜分剩下的40%。

其实,进口配额制对电影院和电视台来说并不合算,因为很有可能把一些受欢迎的影片拒在国门之外。但你知道,这不是钱的事,这是面对世界平坦化,有关国家对自己文化的保护。最典型的,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肯定很熟悉,如果不是国家的大力保护,也许会逐步走向衰亡

当然,作者也认为全球化并不都是其他国家的文化包围我们,也可以带动我们的文化走向世界,这一点更为重要。

比如,一位印度专家曾说:散布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会利用全球媒体网络,更多地关注他们本土的新闻、传统和朋友。这种现象被称为“本土文化参与全球化”或“倒转的全球化”

这位专家补充说,人们曾普遍认为,亚洲的全球化将走向英语化,但事实并非如此。比如,针对在外的本民族人群,可以用地方语言来办报刊和广播电视。

作者的观察和记录,和当今现实世界对得上号,各国独特性的民族文化也在吸引着其他国家的人群。比如最近几年,我常去纽约、波士顿等城市出差,眼看着越来越多中国同胞频繁往返中美之间。这些美国主流城市的华人社区越来越大,配套服务越来越好。要外出吃饭,正宗川菜、粤菜不稀奇,涮羊肉、海底捞也没问题。

所以,全球化并非导致商业和文化全面美国化,而是可以推动各国文化走向世界

0x2:世界平坦化对社会责任产生哪些影响?

在文化之外,平坦化的世界对社会责任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在作者看来,日益平坦化的世界,让全球公民中的活跃分子有了更强的行动能力

过去,在全球还没有实现网络互联的年代,想要组织一场全球性的或者大范围内的行动倡议,无论是人员安排、资源共享,还是信息同步,难度都超乎想象。

但是现在,无论你想为非洲穷人募捐,还是要拯救斯里兰卡大象或中国熊猫,网络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舞台。你可以继续单独行动,也可以作为社会企业家,联结更多人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

比如孟加拉国的社会企业家尤努斯,1976年创办葛莱敏银行,主要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他和同事的努力,逐渐在全球得到响应。到1997年,共有760万个贫困家庭得到小额贷款。

随后在全球化推动下,尤努斯创造的小额贷款模式,也得到了更快推广。到2004年底,全球有3200家小额贷款机构,9200万户家庭得到了小额贷款。这意味着,1997年之后的7年,小额贷款所覆盖的家庭数量,是1997年之前近20年所能覆盖的家庭数量的十几倍。

在教育领域,平坦化世界也给有全球社会责任感的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更大可能。书中提到一位孟加拉国老师和一位美国佐治亚的老师,他们分别利用这本《世界是平的》,向学生讲述全球化。

随后,两位相隔万里、境遇完全不同的老师,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快尝试进行了一次跨大洲的教育公益合作。

他们开辟了一个维基网页,创立了一个网上“平坦教室”。他们引导学生们,讨论有关世界平坦化的各个议题,学生们越来越熟练地使用各种软件和硬件,完成学习、讨论和研究。这些互动,不仅能提升“计划内知识”的学习,也增加了“计划外知识”。除了书中提到的例子,这些年我们更熟悉的,有全球范围内提供免费教育的平台慕课、可汗学院等,他们都是在平坦化的世界中利用平台网络进行教育普及的非常好的例子。

所以,在平坦化世界,如果你是一名活跃型公民,那么就可以有机会发起更多倡议,做更多重要的事。

0x3:全球化会缔造出什么样的平坦世界?

如果你不是一名活跃分子,不愿成为倡导者,那么在更加平坦的世界,你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如何在网络平台选择信息,捍卫并倡导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和原则?

从1927年开始,美国《时代》周刊每年会评选一位年度风云人物,1934年是罗斯福总统,1963年是马丁·路德·金,1978年是*,这些都是伟大的人物。那你知道,2006年的风云人物又是谁吗?是“你”,没错,YOU。

《时代》周刊称,每一位在网络上分享信息和观点的网络用户,也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从2006年开始,变成了影响网络信息发布、分享和网络舆情的关键角色

作者也提醒,当期《时代》周刊还发表了一篇质疑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担忧的是,我们可能会失去下一本伟大的著作、下一个伟大的思想,我们也有可能难以应对下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正忙于自我陶醉。”

在作者看来,网络化和平坦化世界,带来了每个人发布、分享信息的极大便利,也引发了网络信息相互干扰的乱象。比如键盘侠带来的网络暴力盛行,人肉搜索肆意侵犯公众隐私权等等

那么我们如何分辨信息的真伪,如何平衡不同的观点,如何界定公共和私人空间,如何负责任地推进网络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剔除垃圾,兼听而明,考验的,还是我们真正信奉的价值观和原则。

用一句你更熟悉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和行动,汇集在一起,就是世界对待我们的态度和行动。因此,在一个更加平坦化的世界里,我们的取舍,将以更快的速度,并在更大的范围,从我们的手上发出,然后迅速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你选择的世界,就是世界对你的选择。责任重大啊。

0x4:总结

  • 世界平坦化,并不必然导致原本多样性的本土文化被同化。全球化确实存在美国化趋势;但各国文化也可以更有效地全球化。
  • 平坦化的世界,让全球公民中的活跃分子有了更强的行动能力,社会企业家可以联结更多人,承担更重要的全球社会责任。
  • 你如何在网络世界表达自己,选择信息,捍卫并倡导真正信奉的价值观和原则,决定了我们会共同缔造什么样的平坦化世界。

 

七、思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