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数据

当前栏目

大数据莫要“先污染后治理”

数据 治理 污染
2023-09-11 14:21:16 时间

在贵阳举行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数据安全成为与会专家、企业家讨论的焦点。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守住安全底线,才不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不知不觉中,人们每天使用数据,也在不断“生产”着数据。看到大数据带来的过去无法企及的商机、抓住稍纵即逝的窗口期,多地启动大数据发展战略。在民用、商用、政用中,大数据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然而,蓬勃发展中,“数据惹祸”的案件不断,个人信息等数据成为一些企业交易、谋利的工具。大数据既能造福社会,又可能会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既要低头看路,还要眼望远方,在发展中构建大数据安全体系。

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问题,立法是根本,技术是支撑。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数据流动与利用监管立法,让数据采集、交易等进入“数据铁笼”,让利用数据“惹祸”者付出代价,保证数据不被滥用。另一方面,要打破“行业墙”“地区墙”“部门墙”,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提升政府效能,营造个性化的大数据创业、创新环境,推动技术进步,为数据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人。深处大数据时代的我们,必须坚守道德底线,不触碰法律红线,唯有如此,才能使每一位公民的信息安全权益得到保障。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治理 其实一直想写这个主题,只是最近事有点多。按照向下兼容的特性来说,大数据治理和数据治理应该是没有差别的。但从本质而言,传统数据库的模式是Schema on Write,即在写入数据前先要定义Schema,包括了数据库的表、视图、存储过程、索引等,每个数据库条目都有自己的血缘关系(Lineage),基于角色或栏的访问控制,变更日志等等,这些内容在跨系统数据传输或转置时必须定义明确,因为在数据流的每个入库阶段都可能改变原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