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其他

当前栏目

关于性能测试模型的探讨

测试性能 模型 关于 探讨
2023-09-11 14:19:44 时间

关于性能测试模型的探讨如下:

随着单位时间流量的不断增长,被测系统的压力不断增大,服务器资源会不断被消耗,TPS值会因为这些因素而发生变化,而且符合通常情况下的规律。以下是一个性能测试压力变化模型图:

TPS 每秒的吞吐量

说明:

a点:性能期望值

b点:高于期望,系统资源处于临界点

c点:高于期望,性能处于拐点

d点:超过负载,资源不够用,系统处于崩溃

通过如上模型图中的情况,我们大致可以将当前性能测试分成如下4类:

1、性能测试

2、负载测试

3、压力测试

4、稳定性测试

》性能测试

以上模型图为准则,在a点与b点之间的系统性能,表示以性能目标预期为前提,对系统进行施压,验证系统在资源可用范围内,是否能达到性能预期的目标。

》负载测试

b点的系统性能,表示在系统在一定的压力下持续一段时间,直到系统的某项或多项指标达到极限,比如系统资源CPU、Memory或者IO等达到饱和状态。

》压力测试

b点到d点的系统性能,表示在超过安全负载的条件下,不断对系统进行加压,直到系统不能再接受请求,并可以确定一个系统瓶颈的情况下,目的是为了找出系统的瓶颈,需要对系统进行调优。

》稳定性测试

a点到b点的系统性能,表示被测试系统在特定硬件、软件、网络环境条件下,给系统加载一定业务压力,使系统运行一段较长时间,以此检测系统是否稳定,一般稳定性测试时间为n*12小时


本文出自seven的测试人生公众号最新内容请见作者的GitHub页:http://qaseven.github.io/


性能测试知识科普(六):三大模型 在性能测试工作中,业务模型、流量模型和数据模型是至关重要且必须在项目中构建的,否则很可能导致测试的场景和实际差距很大,测试结果也无法为性能分析和优化提供足够有说服力的支撑。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三大模型
性能测试岗位能力模型 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我自己之前作为面试官和稳定性团队Leader的经验,对于性能测试岗位,我个人认为岗位能力模型的划分可以参照如下的内容。
性能测试从零开始实施指南-场景模型篇 需求不明确导致无法对测试点&测试场景进行详尽完善的分析,最终的测试结果与实际需要的结果差距很大,无法对瓶颈定位和线上容量规划提供精确的参考;
性能测试分层模型以及前端性能测试工具介绍 大家好,我是阿萨。一说到性能测试,相信大家对各种概念已经是滚瓜烂熟了。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以及常见的性能测试工具都会说上一二。但是性能测试分层模型又是什么呢?一般软件不管是Web或者A PP 端都可以统称为前端。一般客户操作都在前端操作,客户操作后通过网络传输把请求发送给后端。后端通过业务逻辑,接口或者是函数来处理客户请求,然后返回结果给客户。
性能测试过程及模型构建 在性能测试过程中,建模实际上可分为两个过程,性能测试过程和模型构建过程,性能测试过程主要完成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搜集相应的测试结果,形成测试过程文档;模型构建主要是根据搜集到的性能测试需求和生产系统的相关信息完成性能模型的构建工作,并指导性能测试过程以及测试结果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