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后端

当前栏目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一2.8 小结

方法 小结 计算机网络 原书 2.8
2023-09-11 14:19:09 时间

本节书摘来华章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一书中的第2章 ,第2.8节,(美)James F.Kurose Keith W.Ross 著 陈 鸣 译 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华章计算机”公众号查看。

2.8 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从概念和实现两方面对网络应用进行了学习。我们学习了被因特网应用普遍采用的客户-服务器模式,并且知道了该模式在HTTP、FTP、SMTP、POP3和DNS等协议中的使用。我们已经更为详细地学习了这些重要的应用层协议以及与之对应的相关应用(Web、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DNS)。我们也已学习了日益流行的P2P体系结构以及它如何应用在许多应用程序中。我们还探讨了使用套接字API构建网络应用程序的方法。我们考察了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端到端传输服务中的套接字应用。至此,我们在分层的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向下之旅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在本书一开始的1.1节中,我们对协议给出了一个相当含糊的框架性定义:“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报文的格式和次序,以及对某报文或其他事件传输和/或接收所采取的动作。”本章中的内容,特别是我们对HTTP、FTP、SMTP、POP3和DNS协议进行的细致研究,已经为这个定义加入了相当可观的实质性的内容。协议是网络连接中的核心概念;对应用层协议的学习,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协议内涵的更为直觉的认识。
在2.1节中,我们描述了TCP和UDP为调用它们的应用提供的服务模型。当我们在2.7节中开发运行在TCP和UDP之上的简单应用程序时,我们对这些服务模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观察。然而,我们几乎没有介绍TCP和UDP是如何提供这种服务模型的。例如,我们知道TCP提供了一种可靠数据服务,但我们未说它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在下一章中我们将不仅关注运输协议是什么,而且还关注它如何工作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有了因特网应用程序结构和应用层协议的知识之后,我们现在准备继续沿该协议栈向下,在第3章中探讨运输层。


计算机网络常用知识总结! 首先解决两台物理机之间的通信需求,具体就是机器A往机器B发送比特流,机器B能收到比特流。物理层主要定义了物理设备的标准,如网线的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0101二进制数据),将比特流转化为电流强弱传输,到达目的后再转化为比特流,即常说的数模转化和模数转换。这层数据叫做比特。「网卡工作在这层」。物理层是OSI七层模型的物理基础,没有它就谈不上数据传输了物理层就是由实物所承载的,所以作比喻的话,公路、汽车和飞机等承载货物(数据)的交通工具,就是物理层的象征在传输比特流的过程中,会产生错传、数据传输不完整的可能。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格式化数据进行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