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云平台

当前栏目

【计算机网路】网络基本原理

网络 基本原理
2023-09-11 14:17:55 时间

初识网络原理

1.网络的作用是什么?

网络是为实现进程和进程之间跨主机的通信。

2.进程发送的数据?是如何达到网卡?

进程发送的数据通过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分两步发送数据:

  • (1)向网卡中填充数据;
  • (2)触发发送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网卡是如何接收数据?
    网卡的接口将物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接收数据,同时,通过中断机制把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再将数据交给进程。
    4.问题:数据是直接发送的么?(重点)
    数据是经过不断的封装之后才发送的,因此衍生了两种模型:
  • 理论模型:OSI七层模型
  • 实际模型:TCP/IP五层模型*
    层次从上到下依次是:
    • 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间沟通,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 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 传输层:负责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如传输控制协议 (TCP),能够确保数据可靠的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 解决问题:解决进程间通信问题
    • 网络层:负责地址管理和路由选择。例如在IP协议中,通过IP地址来标识一台主机,并通过路由表 的方式规划出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线路(路由)。
    • (1)工作设备:路由器(Router)。
    • (2)解决问题:解决跨局域网通信问题
    • 数据链路层:负责设备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和识别。例如网卡设备的驱动、帧同步(就是说从网线 上检测到什么信号算作新帧的开始)、冲突检测(如果检测到冲突就自动重发)、数据差错校验等工作。有以太网、令牌环网,无线LAN等标准。
    • (1)工作设备:交换机(Switch)、集线器。
    • (2)解决问题:解决一个局域网内部通信问题
    • 物理层:负责光/电信号的传递方式。比如现在以太网通用的网线(双绞 线)、早期以太网采用的的 同轴电缆(现在主要用于有线电视)、光纤,现在的wifi无线网使用电磁波等都属于物理层的概念。
      物理层的能力决定了最大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抗干扰性等。
    • (1)工作设备:集线器(Hub)。
    • (2)解决问题:解决传输介质通信问题

两种模型的网络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台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通讯的过程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网络中的数据是如何传输的?

封装和分用

  •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应用层数据通过协议栈发到网络上时,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一个数据首部(header),称为封装(Encapsulation)。
  • 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根据首部中 的 “上层协议字段” 将数据交给对应的上层协议处理。

数据封装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通信基础

1.IP地址

  • P地址主要用于标识网络主机、其他网络设备(如路由器)的网络地址。简单说,IP地址用于定位主机的网络地址。
  •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如:
    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通常用“点分十进制”的方式来表示,即 a.b.c.d 的形式(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如:
    100.4.5.6。

2.端口号

  • 端口号用于定位主机中的进程。端口号的范围在0~65535之间。
  • 两个不同的进程,不能绑定同一个端口号,但一个进程可以绑定多个端口号。
  • 通过IP+端口号就能唯一确定网络中的一个进程。

3.五元组

在TCP/IP协议中,用五元组标识一个通信网络,五元组的组成:

  • 协议+源IP+源端口+目的IP+目的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网络的分布式架构造成以下特点:

  • 1.数据在整个通信线路上对线路中的设备实际是透明的,(存在数据监听和数据篡改的风险)
  • 2.网络在数据发送过程中是不可靠的,不保证数据一定能发送给对方
  • 3.数据发送的线路和接收的线路不保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