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后端

当前栏目

Kubernetes(k8s)pod详解

Kubernetesk8s 详解 Pod
2023-09-14 09:12:55 时间

一、简介

在Kubernetes集群中,Pod是所有业务类型的基础,也是K8S管理的最小单位级,它是一个或多个容器的组合。这些容器共享存储、网络和命名空间,以及如何运行的规范。在Pod中,所有容器都被统一安排和调度,并运行在共享的上下文中。对于具体应用而言,Pod是它们的逻辑主机,Pod包含业务相关的多个应用容器。

二、Pod实现机制与设计模式

每个Pod都有一个特殊的被称为"根容器"的Pause 容器(Pause容器,又叫Infrastructure容器)。 Pause容器对应的镜像属于Kubernetes平台的一部分,除了Pause容器,每个Pod还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紧密相关的用户业务容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众所周知,容器之间是通过Namespace隔离的,Pod要想解决上述应用场景,那么就要让Pod里的容器之间高效共享。
具体分为两个部分:网络和存储

  • 共享网络

kubernetes的解法是这样的:会在每个Pod里先启动一个infra container小容器,然后让其他的容器连接进来这个网络命名空间,然后其他容器看到的网络试图就完全一样了,即网络设备、IP地址、Mac地址等,这就是解决网络共享问题。在Pod的IP地址就是infra container的IP地址。

  • 共享存储

比如有两个容器,一个是nginx,另一个是普通的容器,普通容器要想访问nginx里的文件,就需要nginx容器将共享目录通过volume挂载出来,然后让普通容器挂载的这个volume,最后大家看到这个共享目录的内容一样。

例如:

# pod-write-read.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my-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write
    image: centos
    command: ["bash","-c","for i in {1..100};do echo $i >> /data/hello;sleep 1;done"]
    volumeMounts:
      - name: data
        mountPath: /data
 
  - name: read
    image: centos
    command: ["bash","-c","tail -f /data/hello"]
    volumeMounts:
      - name: data
        mountPath: /data
   
  volumes:
  - name: data
    emptyDir: {}

上述示例中有两个容器,write容器负责提供数据,read消费数据,通过数据卷将写入数据的目录和读取数据的目录都放到了该卷中,这样每个容器都能看到该目录。
验证:

$ kubectl apply -f pod-write-read.yaml
$ kubectl logs my-pod -c read -f

在Pod中容器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 Infrastructure Container:基础容器,维护整个Pod网络空间,对用户不可见
  • InitContainers:初始化容器,先于业务容器开始执行,一般用于业务容器的初始化工作
  • Containers:业务容器,具体跑应用程序的镜像

三、镜像拉取策略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pod001
spec:
  containers:
    - name: busybox001
      image: busybox
      imagePullPolicy: IfNotPresent

imagePullPolicy 字段有三个可选值:

  • IfNotPresent:镜像在宿主机上不存在时才拉取

  • Always:默认值,每次创建 Pod 都会重新拉取一次镜像

  • Never: Pod 永远不会主动拉取这个镜像

注意,这里的重启是指在Pod所在Node上面本地重启,并不会调度到其他Node上去。

四、资源限制

Pod资源配额有两种:

申请配额:调度时使用,参考是否有节点满足该配置

  • spec.containers[].resources.limits.cpu

  • spec.containers[].resources.limits.memory

限制配额:容器能使用的最大配置

  • spec.containers[].resources.requests.cpu

  • spec.containers[].resources.requests.memory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pod002
spec:
  containers:
  - name: busybox002
    image: busybox
    resources:
      requests:
        memory: "64Mi"
        cpu: "250m"
      limits:
        memory: "128Mi"
        cpu: "500m"

其中cpu值比较抽象,可以这么理解:

1核=1000m

1.5核=1500m

那上面限制配置就是1核的二分之一(500m),即该容器最大使用半核CPU。

该值也可以写成浮点数,更容易理解:

半核=0.5

1核=1

1.5核=1.5

五、重启策略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pod003
spec:
  containers:
  - name: busybox003
    image: busybox
  restartPolicy: Always

restartPolicy字段有三个可选值:

  • Always:当容器终止退出后,总是重启容器,默认策略

  • OnFailure:当容器异常退出(退出状态码非0)时,才重启容器。适于job

  • Never:当容器终止退出,从不重启容器。适于job

六、 健康检查

默认情况下,kubelet 根据容器状态作为健康依据,但不能容器中应用程序状态,例如程序假死。这就会导致无法提供服务,丢失流量。因此引入健康检查机制确保容器健康存活。

健康检查有两种类型:

  • livenessProbe

如果检查失败,将杀死容器,根据Pod的restartPolicy来操作。

  • readinessProbe

如果检查失败,Kubernetes会把Pod从service endpoints中剔除。

这两种类型支持三种检查方法:

  • httpGet

发送HTTP请求,返回200-400范围状态码为成功。

  • exec

执行Shell命令返回状态码是0为成功。

  • tcpSocket

发起TCP Socket建立成功。

# health-check.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labels:
    test: liveness
  name: liveness-exec
spec:
  containers:
  - name: liveness
    image: busybox
    args:
    - /bin/sh
    - -c
    - touch /tmp/healthy; sleep 30; rm -rf /tmp/healthy; sleep 60
    livenessProbe:
      exec:
        command:
        - cat
        - /tmp/healthy
      initialDelaySeconds: 5
      periodSeconds: 5

上述示例:启动容器第一件事在容器内创建文件,停止30s,删除该文件,再停止60s,确保容器还在运行中。

验证现象:容器启动正常,30s后异常,会restartPolicy策略自动重建,容器继续正常,反复现象。

$ kubectl apply -f health-check.yaml
$ kubectl describe pod liveness-exec
$ 

七、调度策略

先看下创建一个Pod的工作流程: create pod -> apiserver -> write etcd -> scheduler -> bind pod to node -> write etcd -> kubelet( apiserver get pod) -> dcoekr api,create container -> apiserver -> update pod status to etcd -> kubectl get pod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od根据调度器默认算法将Pod分配到合适的节点上,一般是比较空闲的节点。但有些情况我们希望将Pod分配到指定节点,该怎么做呢?

这里给你介绍调度策略:nodeName、nodeSelector和污点

1)nodeName

nodeName用于将Pod调度到指定的Node名称上。
例如:下面示例会绕过调度系统,直接分配到k8s-node1节点。

# SchedulePolicy-nodeName.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labels:
    run: busybox
  name: busyboxnn
  namespace: default
spec:
  nodeName: k8s-node1
  containers:
  - image: busybox
    name: bs
    command:
    - "ping"
    - "baidu.com"

执行&查看

$ kubectl apply -f SchedulePolicy-nodeName.yaml
$ kubectl get pod busyboxnn -o wid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nodeSelector

nodeSelector用于将Pod调度到匹配Label的Node上。先给规划node用途,然后打标签,例如将两台node划分给不同团队使用:

$ kubectl label nodes k8s-node1 team=a
$ kubectl label nodes k8s-node2 team=b

后在创建Pod只会被调度到含有team=a标签的节点上。

# SchedulePolicy-nodeSelector.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busyboxsn
  namespace: default
spec:
  nodeSelector:
    team: b
  containers:
  - image: busybox
    name: bs
    command:
    - "ping"
    - "baidu.com"

执行&查看

$ kubectl apply -f SchedulePolicy-nodeSelector.yaml
$ kubectl get pod busyboxsn -o wid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taint(污点)与tolerations(容忍)

  • 污点应用场景:节点独占,例如具有特殊硬件设备的节点,如GPU
    设置污点命令:
    kubectl taint node [node] key=value[effect]

其中[effect] 可取值:

  • NoSchedule :一定不能被调度。
  • PreferNoSchedule:尽量不要调度。
  • NoExecute:不仅不会调度,还会驱逐Node上已有的Pod。

示例:

先给节点设置污点,说明这个节点不是谁都可以调度过来的:

$ kubectl taint node k8s-node1  abc=123:NoSchedule

查看污点:

$ kubectl describe node k8s-node1 |grep Taints

然后在创建Pod只有声明了容忍污点(tolerations),才允许被调度到abc=123污点节点上

# SchedulePolicy-tolerations.ya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labels:
    run: busybox
  name: busybox3
  namespace: default
spec:
  tolerations:
  - key: "abc"
    operator: "Equal"
    value: "123"
    effect: "NoSchedule"
  containers:
  - image: busybox
    name: bs
    command:
    - "ping"
    - "baidu.com"

如果不配置容忍污点,则永远不会调度到k8s-node1。(也可以叫做反亲和性
去掉污点:

kubectl taint node k8s-node1 abc=123:NoSchedule

$ kubectl taint node k8s-node1 abc:NoSchedule-

master节点默认是打了污点标记,不调度的,去掉污点标记

#添加 尽量不调度 PreferNoSchedule 
kubectl taint nodes k8s-master node-role.kubernetes.io/master:PreferNoSchedule
#去除污点NoSchedule,最后一个"-"代表删除
kubectl taint nodes k8s-master node-role.kubernetes.io/master:NoSchedule-

八、Pod状态

1)Pod常见状态

1、Pending:等待中

Pod已经被创建,但还没有完成调度,或者说有一个或多个镜像正处于从远程仓库下载的过程。处在这个阶段的Pod可能正在写数据到etcd中、调度、pull镜像或启动容器。

2、Running:运行中

该 Pod 已经绑定到了一个节点上,Pod 中所有的容器都已被创建。至少有一个容器正在运行,或者正处于启动或重启状态。

3、Succeeded:正常终止

Pod中的所有的容器已经正常的执行后退出,并且不会自动重启,一般会是在部署job的时候会出现。

4、Failed:异常停止

Pod 中的所有容器都已终止了,并且至少有一个容器是因为失败终止。也就是说,容器以非0状态退出或者被系统终止。

5、Terminating 或 Unknown 状态

从 v1.5 开始,Kubernetes 不会因为 Node 失联而删除其上正在运行的 Pod,而是将其标记为 Terminating 或 Unknown 状态。

6、Error 状态

通常处于 Error 状态说明 Pod 启动过程中发生了错误。常见的原因包括:

  • 依赖的 ConfigMap、Secret 或者 PV 等不存在
  • 请求的资源超过了管理员设置的限制,比如超过了 LimitRange 等
  • 违反集群的安全策略,比如违反了 PodSecurityPolicy 等
  • 容器无权操作集群内的资源,比如开启 RBAC 后,需要为 ServiceAccount 配置角色绑定。

7、Completed状态

状态由ContainerCreating变为Completed再变为CrashLoopBackOff,原因是command: 或args 参数错误无法正常执行。

用一张图来表示Pod的各个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Pod 其它状态详细说明

状态描述
ContainerCreating容器创建中
PodInitializing pod初始化中
CrashLoopBackOff容器曾经启动了,但可能又异常退出了,kubelet正在将它重启
InvalidImageName无法解析镜像名称
ImageInspectError无法校验镜像
ErrImageNeverPull策略禁止拉取镜像
ImagePullBackOff正在重试拉取
RegistryUnavailable连接不到镜像中心
ErrImagePull通用的拉取镜像出错
CreateContainerConfigError不能创建kubelet使用的容器配置
CreateContainerError创建容器失败
m.internalLifecycle.PreStartContainer执行hook报错
RunContainerError启动容器失败
PostStartHookError执行hook报错
ContainersNotInitialized容器没有初始化完毕
ContainersNotRead容器没有准备完毕
DockerDaemonNotReadydocker还没有完全启动
NetworkPluginNotReady网络插件还没有完全启动

pod启动后停止问题总结(ContainerCreating-》Completed-》CrashLoopBackOff):

pod 是否能持续运行,是由执行命令决定的,执行命令如果一执行就停止,控制台也停止持续输出,pod生命周期就结束,pod状态就会变成CrashLoopBack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