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具

当前栏目

AngularJS学习笔记

笔记学习 angularjs
2023-09-14 09:02:06 时间
1. 关于AngularJS

AngularJS 是 Google 开源出来的一套 js 工具。下面简称其为 ng 。这里只说它是“工具”,没说它是完整的“框架”,是因为它并不是定位于去完成一套框架要做的事。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揭示了一种新的应用组织与开发方式。

ng 最让我称奇的,是它的数据双向绑定。其实想想,我们一直在提数据与表现的分离,但是这里的“双向绑定”从某方面来说,是把数据与表现完全绑定在一起——数据变化,表现也变化。反之,表现变化了,内在的数据也变化。有过开发经验的人能体会到这种机制对于前端应用来说,是很有必要的,能带来维护上的巨大优势。当然,这里的绑定与提倡的分离并不是矛盾的。

ng 可以和 jQuery 集成工作,事实上,如果没有 jQuery , ng 自己也做了一个轻量级的 jQuery ,主要实现了元素操作部分的 API 。

关于 ng 的几点:

对 IE 方面,它兼容 IE8 及以上的版本。 与 jQuery 集成工作,它的一些对象与 jQuery 相关对象表现是一致的。 使用 ng 时不要冒然去改变相关 DOM 的结构(不是说不可以,只是你自己要清楚你在做什么)。 2. 关于本文档

这份文档如其名,是我自己学习 ng 的过程记录。只是过程记录,没有刻意像教程那样去做。所以呢,从前至后,中间不免有一些概念不清不明的地方。因为事实上,在某个阶段对于一些概念本来就不可能明白。所以,整个过程只求在形式上的能用即可——直到最后的“自定义”那几章,特别是“自定义指令”,那几章过完,你才能看清 ng 本来的面貌。前面就不要太纠结概念,本质,知道怎么用就好。

3. 开始的例子

我们从一个完整的例子开始认识 ng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zys.me/js/jq/jquery.js"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zys.me/js/ng/angular.js" /script /head body div ng-controller="BoxCtrl" div ng-click="click()" /div p {{ w }} x {{ h }} /p p W: input type="text" ng-model="w" / /p p H: input type="text" ng-model="h" / /p /div
angular.module(app, [], angular.noop) .controller(BoxCtrl, function($scope, $element){ //$element 就是一个 jQuery 对象 var e = $element.children().eq(0); $scope.w = e.width(); $scope.h = e.height(); $scope.click = function(){ $scope.w = parseInt($scope.w) + 10; $scope.h = parseInt($scope.h) + 10; $scope.$watch(w, function(to, from){ e.width(to); $scope.$watch(h, function(to, from){ e.height(to);

从上面的代码中,我们看到在通常的 HTML 代码当中,引入了一些标记,这些就是 ng 的模板机制,它不光完成数据渲染的工作,还实现了数据绑定的功能。

同时,在 HTML 中的本身的 DOM 层级结构,被 ng 利用起来,直接作为它的内部机制中,上下文结构的判断依据。比如例子中 p 是 div 的子节点,那么 p 中的那些模板标记就是在 div 的Ctrl 的作用范围之内。

其它的,也同样写一些 js 代码,里面重要的是作一些数据的操作,事件的绑定定义等。这样,数据的变化就会和页面中的 DOM 表现联系起来。一旦这种联系建立起来,也即完成了我们所说的“双向绑定”。然后,这里说的“事件”,除了那些“点击”等通常的 DOM 事件之外,我们还更关注“数据变化”这个事件。

最后,可以使用:


这样就很明显,表示有一个函数,它依赖于两个东西,然后这两个东西会依次作为参数传入。

简单起见,就写成了一个函数定义原本的样子,然后在定义参数的名字上作文章,来起到依赖声明的作用。

在处理时,通过函数对象的 toString() 方法可以知道这个函数定义代码的字符串表现形式,然后就知道它的参数是 $scope 和 $element 。通过名字判断出这是两个外部依赖,然后就去获取资源,最后把资源作为参数,调用定义的函数。

所以,参数的名字是不能随便写的,这里也充分利用了 js 的特点来尽量做到“反省”了。

在 Python 中受限于函数名的命名规则,写出来不太好看。不过也得利于反省机制,做到这点也很容易:


查看,发现变量 a 的值已经更改了。

实际上, ng-model 是把两个方向的绑定都做了。它不光显示出变量的值,也把显示上的数值变化反映给了变量。这个在实现上就简单多了,只是绑定 change 事件,然后做一些赋值操作即可。不过 ng 里,还要区分对待不同的控件。

6.3. 数据- 模板- 数据- 模板

现在要考虑的是一种在现实中很普遍的一个需求。比如就是我们可以输入数值,来控制一个矩形的长度。在这里,数据与表现的关系是:

长度数值保存在变量中 变量显示于某个 input 中 变量的值即是矩形的长度 input 中的值变化时,变量也要变化 input 中的值变化时,矩形的长度也要变化

当然,要实现目的在这里可能就不止一种方案了。按照以前的做法,很自然地会想法,绑定 input的 change 事件,然后去做一些事就好了。但是,我们前面提到过 ng-model 这个东西,利用它就可以在不手工处理 change 的条件下完成数据的展现需求,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需要做的一点,就是把变化后的数据应用到矩形的长度之上。

最开始,我们面对的应该是这样一个东西:


.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scope.obj_list = [{name: A}, {name: B}, {name: C}]; angular.bootstrap(document.documentElement, [app]);
7.2.2. 赋值 ng-init

这个指令可以在模板中直接赋值,它作用于 angular.bootstrap 之前,并且,定义的变量与$scope 作用域无关。


 div ng-style="{width: 100 + px, height: 100 + px, backgroundColor: red}" 

 /div 


同样地,绑定一个变量的话,威力大了。

7.3.2. 类 ng-class

就是直接地设置当前节点的类,同样,配合数据绑定作用就大了:


 ul ng-init="l=[1,2,3,4]" 

 li ng-class-odd="odd" ng-class-even="even" ng-repeat="m in l" {{ m }} /li 

 /ul 


注意里面给的还是表示式,别少了引号。

7.3.3. 显示和隐藏 ng-show ng-hide ng-switch

前两个是控制 display 的指令:


注意: 上面的这些只是单向绑定,即只是从数据到展示,不能反作用于数据。要双向绑定,还是要使用 ng-model 。

7.4. 事件绑定

事件绑定是模板指令中很好用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把相关事件的处理函数直接写在 DOM 中,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从 DOM 结构上看出业务处理的形式,你知道当你点击这个节点时哪个函数被执行了。

ng-change ng-click ng-dblclick ng-mousedown ng-mouseenter ng-mouseleave ng-mousemove ng-mouseover ng-mouseup ng-submit

对于事件对象本身,在函数调用时可以直接使用 $event 进行传递:


7.5. 表单控件

表单控件类的模板指令,最大的作用是它预定义了需要绑定的数据的格式。这样,就可以对于既定的数据进行既定的处理。

7.5.1. form

form 是核心的一个控件。 ng 对 form 这个标签作了包装。事实上, ng 自己的指令是叫 ng-form 的,区别在于, form 标签不能嵌套,而使用 ng-form 指令就可以做嵌套的表单了。

form 的行为中依赖它里面的各个输入控制的状态的,在这里,我们主要关心的是 form 自己的一些方法和属性。从 ng 的角度来说, form 标签,是一个模板指令,也创建了一个FormController 的实例。这个实例就提供了相应的属性和方法。同时,它里面的控件也是一个NgModelController 实例。

很重要的一点, form 的相关方法要生效,必须为 form 标签指定 name 和 ng-controller,并且每个控件都要绑定一个变量。 form 和控件的名字,即是 $scope 中的相关实例的引用变量名。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input type="text" name="a" required ng-model="a" / 

 span ng-click="see()" {{ test_form.$valid }} /span 

 /form 


其中的 $error 对象包含有所有字段的验证信息,及对相关字段的 NgModelController 实例的引用。它的结构是一个对象, key 是失败信息, required , minlength 之类的, value 是对应的字段实例列表。

注意,这里的失败信息是按序列取的一个。比如,如果一个字段既要求 required ,也要求minlength ,那么当它为空时, $error 中只有 required 的失败信息。只输入一个字符之后, required 条件满足了,才可能有 minlength 这个失败信息。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input type="text" name="a" required ng-model="a" / 

 input type="text" name="b" required ng-model="b" ng-minlength="2" / 

 span ng-click="see()" {{ test_form.$error }} /span 

 /form 


7.5.2. input

input 是数据的最主要入口。 ng 支持 HTML5 中的相关属性,同时对旧浏览器也做了兼容性处理。最重要的, input 的规则定义,是所属表单的相关行为的参照(比如表单是否验证成功)。

input 控件的相关可用属性为: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input type="text" name="a" ng-model="a" required ng-pattern="/abc/" / 

 span ng-click="see()" {{ test_form.$error }} /span 

 /form 


7.5.3. checkbox

它也算是 input 的扩展,不过,它没有验证相关的东西,只有选中与不选中两个值: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input type="checkbox" name="a" ng-model="a" ng-true-value="AA" ng-false-value="BB" / 

 span {{ a }} /span 

 /form 

var TestCtrl = function($scope){

 $scope.a = AA;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input type="radio" name="a" ng-model="a" value="AA" / 

 input type="radio" name="a" ng-model="a" value="BB" / 

 span {{ a }} /span 

 /form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ng-init="o=[0,1,2,3]; a=o[1];" 

 select ng-model="a" ng-options="x for x in o" ng-change="show()" 

 option value="" 可以加这个空值 /option 

 /select 

 /form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ngular.module(app, [], angular.noop)

.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scope.show = function(){

 console.log($scope.a);

angular.bootstrap(document.documentElement, [app]);

 /script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ng-init="o=[{name: AA}, {name: BB}]; a=o[1];" 

 select ng-model="a" ng-options="x.name for x in o" ng-change="show()" 

 /select 

 /form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ng-init="o=[{name: AA, v: 00}, {name: BB, v: 11}]; a=o[1].v;" 

 select ng-model="a" ng-options="x.v as x.name for x in o" ng-change="show()" 

 /select 

 /form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ng-init="o=[{name: AA, g: 00},

 {name: BB, g: 11},

 {name: CC, g: 00}]; a=o[1];" 

 select ng-model="a" ng-options="x.name group by x.g for x in o" ng-change="show()" 

 /select 

 /form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ng-init="o=[{name: AA, g: 00, v: =},

 {name: BB, g: 11, v: +},

 {name: CC, g: 00, v: !}]; a=o[1].v;" 

 select ng-model="a" ng-options="x.v as x.name group by x.g for x in o"

 ng-change="show()" 

 /select 

 /form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ng-init="o={a: 0, b: 1}; a=o.a;" 

 select ng-model="a" ng-options="k for (k, v) in o" ng-change="show()" 

 /select 

 /form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ng-init="o={a: {name: AA, v: 00}, b: {name: BB, v: 11}}; a=o.a.v;" 

 select ng-model="a" ng-options="v.v as v.name for (k, v) in o"

 ng-change="show()" 

 /select 

 /form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ng-init="o={a: {name: AA, v: 00, g: ==},

 b: {name: BB, v: 11, g: ==}}; a=o.a;" 

 select ng-model="a" ng-options="v.name group by v.g for (k, v) in o"

 ng-change="show()" 

 /select 

 /form 

 form name="test_form" ng-controller="TestCtrl"

 ng-init="o={a: {name: AA, v: 00, g: ==},

 b: {name: BB, v: 11, g: ==}}; a=o.a.v;" 

 select ng-model="a" ng-options="v.v as v.name group by v.g for (k, v) in o"

 ng-change="show()" 

 /select 

 /form 


8. 模板中的过滤器

这里说的过滤器,是用于对数据的格式化,或者筛选的函数。它们可以直接在模板中通过一种语法使用。对于常用功能来说,是很方便的一种机制。

多个过滤器之间可以直接连续使用。

8.1. 排序 orderBy

orderBy 是一个排序用的过滤器标签。它可以像 sort 函数那样支持一个排序函数,也可以简单地指定一个属性名进行操作:


{{ data | orderBy: -age | limitTo: 2 }} br / {{ data | orderBy: [-age, name] }} br / /div
8.2. 过滤列表 filter

filter 是一个过滤内容的标签。

如果参数是一个字符串,则列表成员中的任意属性值中有这个字符串,即为满足条件(忽略大小写):


select ng-multiple="true" ng-model="s" ng-options="o.name as o.name + ( + o.age + ) for o in data | filter: {name: q} | orderBy: [age, name] " /select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TestCtrl = function($scope){ $scope.data = [ {name: B, age: 4}, {name: A, age: 1}, {name: D, age: 3}, {name: C, age: 3}, angular.bootstrap(document.documentElement); /script

9. 锚点路由

准确地说,这应该叫对 hashchange 事件的处理吧。

就是指 URL 中的锚点部分发生变化时,触发预先定义的业务逻辑。比如现在是 /test#/x ,锚点部分的值为 # 后的 /x ,它就对应了一组处理逻辑。当这部分变化时,比如变成了 /test#/t ,这时页面是不会刷新的,但是它可以触发另外一组处理逻辑,来做一些事,也可以让页面发生变化。

这种机制对于复杂的单页面来说,无疑是一种强大的业务切分手段。就算不是复杂的单页面应用,在普通页面上善用这种机制,也可以让业务逻辑更容易控制。

ng 提供了完善的锚点路由功能,虽然目前我觉得相当重要的一个功能还有待完善(后面会说),但目前这功能的几部分内容,已经让我思考了很多种可能性了。

ng 中的锚点路由功能是由几部分 API 共同完成的一整套方案。这其中包括了路由定义,参数定义,业务处理等。

9.1. 路由定义

要使用锚点路由功能,需要在先定义它。目前,对于定义的方法,我个人只发现在“初始化”阶段可以通过 $routeProvider 这个服务来定义。

在定义一个 app 时可以定义锚点路由:


首先看 ng-view 这个 directive ,它是一个标记“锚点作用区”的指令。目前页面上只能有一个“锚点作用区”。有人已经提了,“多个可命名”的锚点作用区的代码到官方,但是目前官方还没有接受合并,我觉得多个作用区这个功能是很重要的,希望下个发布版中能有。

锚点作用区的功能,就是让锚点路由定义时的那些模板, controller 等,它们产生的 HTML 代码放在作用区内。

比如上面的代码,当你刚打开页面时,页面是空白的。你手动访问 /#/test 就可以看到页面上出现了 test 的字样。

在 angular.bootstrap() 时也可以定义:


9.2. 参数定义

在作路由定义时,可以匹配一个规则,规则中可以定义路径中的某些部分作为参数之用,然后使用$routeParams 服务获取到指定参数。比如 /#/book/test 中, test 作为参数传入到 controller 中:


访问: /#/book/test

不需要预定义模式,也可以像普通 GET 请求那样获取到相关参数:


访问: /#/book?title=test

9.3. 业务处理

简单来说,当一个锚点路由定义被匹配时,会根据模板生成一个 $scope ,同时相应的一个 controller 就会被触发。最后模板的结果会被填充到 ng-view 中去。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最直接的方式,我们可以在模板中双向绑定数据,而数据的来源,在 controller 中控制。在 controller 中,又可以使用到像 $scope , $routeParams 这些服务。

这里先提一下另外一种与锚点路由相关的服务, $route 。这个服务里锚点路由在定义时,及匹配过程中的信息。比如我们搞怪一下:


回到锚点定义的业务处理中来。我们可以以字符串形式写模板,也可以直接引用外部文件作为模板:


这样的话,模板可以预定义,也可以很复杂了。

现在暂时忘了模板吧,因为前面提到的,当前 ng-view 不能有多个的限制,模板的渲染机制局限性还是很大的。不过,反正会触发一个 controller ,那么在函数当中我们可以尽量地干自己喜欢的事:


那个空的 template 不能省,否则 controller 不会被触发。

10. 定义模板变量标识标签

由于下面涉及动态内容,所以我打算起一个后端服务来做。但是我发现我使用的 Tornado 框架的模板系统,与 ng 的模板系统,都是使用 {{ }} 这对符号来定义模板表达式的,这太悲剧了,不过幸好 ng 已经提供了修改方法:


使用 $interpolateProvider 服务即可。

11. AJAX

ng 提供了基本的 AJAX 封装,你直接面对 promise 对象,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11.1. HTTP请求

基本的操作由 $http 服务提供。它的使用很简单,提供一些描述请求的参数,请求就出去了,然后返回一个扩充了 success 方法和 error 方法的 promise 对象(下节介绍),你可以在这个对象中添加需要的回调函数。


其中的 transformRequest 和 transformResponse 及 headers 已经有定义的,如果自定义则会覆盖默认定义:


// strip json vulnerability protection prefix data = data.replace(PROTECTION_PREFIX, ); if (JSON_START.test(data) JSON_END.test(data)) data = fromJson(data, true); return data; // transform outgoing request data transformRequest: [function(d) { return isObject(d) !isFile(d) ? toJson(d) : d; // default headers headers: { common: { Accept: application/json, text/plain, */*,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post: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put: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注意它默认的 POST 方法出去的 Content-Type

对于几个标准的 HTTP 方法,有对应的 shortcut :

$http.delete(url, config) $http.get(url, config) $http.head(url, config) $http.jsonp(url, config) $http.post(url, data, config) $http.put(url, data, config)

注意其中的 JSONP 方法,在实现上会在页面中添加一个 script 标签,然后放出一个 GET 请求。你自己定义的,匿名回调函数,会被 ng 自已给一个全局变量。在定义请求,作为 GET 参数,你可以使用 JSON_CALLBACK 这个字符串来暂时代替回调函数名,之后 ng 会为你替换成真正的函数名:


$http.defaults.transformRequest = function(data){console.log(here); return data;}

console.log($http.pendingRequests);


11.2. 广义回调管理

和其它框架一样, ng 提供了广义的异步回调管理的机制。 $http 服务是在其之上封装出来的。这个机制就是 ng 的 $q 服务。

不过 ng 的这套机制总的来说实现得比较简单,按官方的说法,够用了。

使用的方法,基本上是:

通过 $q 服务得到一个 deferred 实例 通过 deferred 实例的 promise 属性得到一个 promise 对象 promise 对象负责定义回调函数 deferred 实例负责触发回调
promise.then(function(data){console.log(ok, + data)}, function(data){console.log(error, + data)}); //defer.reject(xx); defer.resolve(xx);
.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var p = $http.get(/json, {params: {a: 1}}); var p2 = $http.get(/json, {params: {a: 2}}); var all = $q.all([p, p2]); p.success(function(res){console.log(here)}); all.then(function(res){console.log(res[0])});

$q.reject() 方法是在你捕捉异常之后,又要把这个异常在回调链中传下去时使用:

要理解这东西,先看看 promise 的链式回调是如何运作的,看下面两段代码的区别:


从模型上看,前者是“并发”,后者才是“链式”。

而 $q.reject() 的作用就是触发后链的 error 回调:


function(data){console.log(ok, + data)}, function(data){console.log(error, + data)} defer.reject(123);
function(data){console.log(ok, + data)}, function(data){console.log(error, + data)}
promise.then(function(data){console.log(ok, + data)}, function(data){console.log(error, + data)}); //defer.reject(xx); defer.resolve(xx);

空函数: angular.noop()

大小写转换: angular.lowercase() 和 angular.uppercase()

JSON转换: angular.fromJson() 和 angular.toJson()

遍历: angular.forEach() ,支持列表和对象:


var l = {a: 1, b: 2};

angular.forEach(l, function(v, k){console.log(k + :  + v)});

var l = [a, b, c];

angular.forEach(l, function(v, i, o){console.log(v)});

var context = {t: xx};

angular.forEach(l, function(v, i, o){console.log(this.t)}, context);


12.3. 类型判定 angular.isArray angular.isDate angular.isDefined angular.isElement angular.isFunction angular.isNumber angular.isObject angular.isString angular.isUndefined 13. 其它服务 13.1. 日志

ng 提供 $log 这个服务用于向终端输出相关信息:

error() info() log() warn()
var TestCtrl = function($scope, $cacheFactory){

 $scope.cache = $cacheFactory(s_ + $scope.$id, {capacity: 3});

 $scope.show = function(){

 console.log($scope.cache.get(a));

 console.log($scope.cache.info());

 $scope.set = function(){

 $scope.cache.put((new Date()).valueOf(), ok);


调用时,第一个参数是 id ,第二个参数是配置项,目前支持 capacity 参数,用以设置缓存能容留的最大条目数。超过这个个数,则自动清除较旧的条目。

缓存实例的方法:


$http 的调用当中,有一个 cache 参数,值为 true 时为自动维护的缓存。值也可以设置为一个 cache 实例。

13.3. 计时器

$timeout 服务是 ng 对 window.setTimeout() 的封装,它使用 promise 统一了计时器的回调行为:


.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var p = $timeout(function(){console.log(haha)}, 5000); p.then(function(){console.log(x)}); //$timeout.cancel(p);

使用 $timeout.cancel() 可以取消计时器。

13.4. 表达式函数化

$parse 这个服务,为 js 提供了类似于 Python 中 @property 的能力:


$scope.get_name = $parse(name); $scope.show = function(){console.log($scope.get_name($scope))} $scope.set = function(){$scope.name = 123}

$parse 返回一个函数,调用这个函数时,可以传两个参数,第一个作用域,第二个是变量集,后者常用于覆盖前者的变量:


$parse 返回的函数,也提供了相应的 assign 功能,可以为表达式赋值(如果可以的话):


13.5. 模板单独使用

ng 中的模板是很重要,也很强大的一个机制,自然少不了单独运用它的方法。不过,即使是单独使用,也是和 DOM 紧密相关的程度:

定义时必须是有 HTML 标签包裹的,这样才能创建 DOM 节点 渲染时必须传入 $scope

之后使用 $compile 就可以得到一个渲染好的节点对象了。当然, $compile 还要做其它一些工作,指令处理什么的。


14. 自定义模块和服务 14.1. 模块和服务的概念与关系

总的来说,模块是组织业务的一个框框,在一个模块当中定义多个服务。当你引入了一个模块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个模块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服务了。

比如 AngularJS 本身的一个默认模块叫做 ng ,它提供了 $http , $q 等等服务。

服务只是模块提供的多种机制中的一种,其它的还有命令( directive ),过滤器( filter ),及其它配置信息。

然后在额外的 js 文件中有一个附加的模块叫做 ngResource , 它提供了一个 $resource 服务。

定义时,我们可以在已有的模块中新定义一个服务,也可以先新定义一个模块,然后在新模块中定义新服务。

使用时,模块是需要显式地的声明依赖(引入)关系的,而服务则可以让 ng 自动地做注入,然后直接使用。

14.2. 定义模块

定义模块的方法是使用 angular.module 。调用时声明了对其它模块的依赖,并定义了“初始化”函数。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叫做 MyModule 的模块, my_module 这个引用可以在接下来做其它的一些事,比如定义服务。

14.3. 定义服务

服务本身是一个任意的对象。但是 ng 提供服务的过程涉及它的依赖注入机制。在这里呢,就要先介绍一下叫 provider 的东西。

简单来说, provider 是被“注入控制器”使用的一个对象,注入机制通过调用一个 provider的 $get() 方法,把得到的东西作为参数进行相关调用(比如把得到的服务作为一个 Controller的参数)。

在这里“服务”的概念就比较不明确,对使用而言,服务仅指 $get() 方法返回的东西,但是在整体机制上,服务又要指提供了 $get() 方法的整个对象。


//我在模块的初始化过程当中, 定义了一个叫 PP 的服务 var app = angular.module(Demo, [], function($provide){ $provide.provider(PP, pp); //PP服务实际上就是 pp 这个 provider 的 $get() 方法返回的东西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PP){ console.log(PP);

上面的代码是一种定义服务的方法,当然, ng 还有相关的 shortcut, ng 总有很多 shortcut 。

第一个是 factory 方法,由 $provide 提供, module 的 factory 是一个引用,作用一样。这个方法直接把一个函数当成是一个对象的 $get() 方法,这样你就不用显式地定义一个provider 了:


var app = angular.module(Demo, [], function($provide){

 $provide.factory(PP, function(){

 return {hello: 123};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PP){ console.log(PP) });


var app = angular.module(Demo, [], function(){ });

app.factory(PP, function(){return {abc: 123}});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PP){ console.log(PP) });


第二个是 service 方法,也是由 $provide 提供, module 中有对它的同名引用。 service和 factory 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要求提供一个“构造方法”,后者是要求提供 $get() 方法。意思就是,前者一定是得到一个 object ,后者可以是一个数字或字符串。它们的关系大概是:


var app = angular.module(Demo, [], function(){ });

app.service = function(name, constructor){

 app.factory(name, function(){

 return (new constructor());


14.4. 引入模块并使用服务

结合上面的“定义模块”和“定义服务”,我们可以方便地组织自己的额外代码:


angular.module(MyModule, [], function($provide){

 $provide.factory(S1, function(){

 return I am S1;

 $provide.factory(S2, function(){

 return {see: function(){return I am S2}}

var app = angular.module(Demo, [MyModule], angular.noop);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S1, S2){

 console.log(S1)

 console.log(S2.see())


15. 附加模块 ngResource 15.1. 使用引入与整体概念

ngResource 这个是 ng 官方提供的一个附加模块。附加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打算用它,那么你需要引入一人单独的 js 文件,然后在声明“根模块”时注明依赖的 ngResource 模块,接着就可以使用它提供的 $resource 服务了。完整的过程形如: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angularjs/1.0.3/angular.min.js"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angularjs/1.0.3/angular-resource.js" /script /head body div ng-controller="TestCtrl" /div
var app = angular.module(Demo, [ngResource], angular.noop);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resource){ console.log($resource); /script /body /html

$resource 服务,整体上来说,比较像是使用类似 ORM 的方式来包装了 AJAX 调用。区别就是 ORM 是操作数据库,即拼出 SQL 语句之后,作 execute 方法调用。而 $resource 的方式是构造出 AJAX 请求,然后发出请求。同时,AJAX 请求是需要回调处理的,这方面, $resource的机制可以使你在一些时候省掉回调处理,当然,是否作回调处理在于业务情形及容错需求了。

使用上 $resource 分成了“类”与“实例”这两个层面。一般地,类的方法调用就是直观的调用形式,通常会返回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即为“实例”。

“实例”贯穿整个服务的使用过程。“实例”的数据是填充方式,即因为异步关系,回调函数没有执行时,实例已经存在,只是可能它还没有相关数据,回调执行之后,相关数据被填充到实例对象当中。实例的方法一般就是在类方法名前加一个 $ ,调用上,根据定义,实例数据可能会做一些自动的参数填充,这点是区别实例与类的调用上的不同。

好吧,上面这些话可能需要在看了接下来的内容之后再回过来理解。

15.2. 基本定义

就像使用 ORM 一般要先定义 Model 一样,使用 $resource 需要先定义“资源”,也就是先定义一些 HTTP 请求。

在业务场景上,我们假设为,我们需要操作“书”这个实体,包括创建create,获取详情read,修改update,删除delete,批量获取multi,共五个操作方法。实体属性有:唯一标识id,标题title,作者author。

我们把这些操作定义成 $resource 的资源:


var app = angular.module(Demo, [ngResource], angular.noop);

app.controller(BookCtrl, function($scope, $resource){

 var actions = {

 create: {method: POST, params: {_method: create}},

 read: {method: POST, params: {_method: read}},

 update: {method: POST, params: {_method: update}},

 delete: {method: POST, params: {_method: delete}},

 multi: {method: POST, params: {_method: multi}}

 var Book = $resource(/book, {}, actions);


默认的params(这里的 params 即是 GET 请求的参数,POST 的参数单独叫做“postData”)

方法映射是以方法名为 key ,以一个对象为 value ,这个 value 可以有三个成员:

method, 请求方法,GET, POST, PUT, DELETE 这些 params, 默认的 GET 参数 isArray, 返回的数据是不是一个列表 15.3. 基本使用

在定义了资源之后,我们看如果使用这些资源,发出请求:


HTTP GET "class" actions: Resource.action([parameters], [success], [error])

non-GET "class" actions: Resource.action([parameters], postData, [success], [error])

non-GET instance actions: instance.$action([parameters], [success], [error])


我们这里是第二种形式,即类方法的非 GET 请求。我们给的参数会作为 postData 传递。如果我们需要 GET 参数,并且还需要一个错误回调,那么:


调用之后,我们会立即得到的 book ,它是 Book 类的一个实例。这里所谓的实例,实际上就是先把所有的 action 加一个 $ 前缀放到一个空对象里,然后把发出的参数填充进去。等请求返回了,把除 action 以外的成员删除掉,再把请求返回的数据填充到这个对象当中。所以,如果我们这样:


就能看到 book 实例的变化过程了。

现在我们得到一个真实的实例,看一下实例的调用过程:


//响应的数据是 {result: 0, msg: , obj: {id: xxx}}

var book = Book.create({title: 测试标题, author: 测试作者}, function(response){

 console.log(book);


可以看到,在请求回调之后, book 这个实例的成员已经被响应内容填充了。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返回的数据,并不适合一个 book 实例。格式先不说,它把 title 和 author 这些信息都丢了(因为响应只返回了 id )。

如果仅仅是格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配置 $http 服务来解决( AJAX 请求都要使用 $http 服务的):


$http.defaults.transformResponse = function(data){return angular.fromJson(data).obj};


var p = {title: 测试标题, author: 测试作者};

var book = Book.create(p, function(response){

 angular.extend(book, p);

 console.log(book);


不过,始终会有一些不方便了。比较正统的方式应该是调节服务器端的响应,让服务器端也具有和前端一样的实例概念,返回的是完整的实例信息。即使这样,你也还要考虑格式的事。

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真实的 book 实例了,带有 id 信息。我们尝试一下实例的方法调用,先回过去头看一下那三种调用形式,对于实例只有第三种形式:


non-GET instance actions: instance.$action([parameters], [success], [error])


首先解决一个疑问,如果一个实例是进行一个 GET 的调用会怎么样?没有任何问题,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的,形式和上面一样。

如何实例是做 POST 请求的话,从形式上看,我们无法控制请求的 postData ?是的,所有的 POST 请求,其 postData 都会被实例数据自动填充,形式上我们只能控制 params 。

所以,如果是在做修改调用的话:


book.$update({title: 新标题, author: 测试作者}, function(response){

 console.log(book);


这样是没有意义的并且错误的。因为要修改的数据只是作为 GET 参数传递了,而 postData 传递的数据就是当前实例的数据,并没有任何修改。

正确的做法:


15.4. 定义和使用时的占位量

两方面。一是在定义时,在其 URL 中可以使用变量引用的形式(类型于定义锚点路由时那样)。第二时定义默认 params ,即 GET 参数时,可以定义为引用 postData 中的某变量。比如我们这样改一下:


var Book = $resource(/book/:id, {}, actions);

var book = Book.read({id: 123}, {}, function(response){

 console.log(response);


在 URL 中有一个 :id ,表示对 params 中 id 这个变量的引用。因为 read 是一个 POST 请求,根据调用形式,第一个参数是 params ,第二个参数是 postData 。这样的调用结果就是,我们会发一个 POST 请求到如下地址, postData 为空:


var Book = $resource(/book, {id: @id}, actions);

var book = Book.read({title: xx}, {id: 123}, function(response){

 console.log(response);


var Book = $resource(/book/:id, {id: @id}, actions);

var book = Book.read({title: xx}, {id: 123}, function(response){

 console.log(response);


15.5. 实例

ngResource 要举一个实例是比较麻烦的事。因为它必须要一个后端来支持,这里如果我用 Python 写一个简单的后端,估计要让这个后端跑起来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问题。所以,我在几套公共服务的 API 中纠结考察了一番,最后使用 www.rememberthemilk.com 的 API 来做了一个简单的,可用的例子。

例子见: http://zouyesheng.com/demo/ng-resource-demo.html (可以直接下载看源码)

先说一下 API 的情况。这里的请求调用全是跨域的,所以交互上全部是使用了 JSONP 的形式。 API 的使用有使用签名认证机制,嗯, js 中直接算 md5 是可行的,我用了一个现成的库(但是好像不能处理中文吧)。

这个例子中的 LoginCtrl 大家就不用太关心了,参见官方的文档,走完流程拿到 token 完事。与ngResource 相关的是 MainCtrl 中的东西。

其实从这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出,目前 ngResource 的机制对于服务端返回的数据的格式是严重依赖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 $http 对一些场景根本无法应对的局限。所以,我现在的想法是理解ngResource 的思想,真正需要的人自己使用 jQuery 重新实现一遍也许更好。这应该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ngResource 的代码本来不多。

我为什么说 $http 在一些场景中有局限呢。在这个例子当中,所有的请求都需要带一个签名,签名值是由请求中带的参数根据规则使用 md5 方法计算出的值。我找不到一个 hook 可以让我在请求出去之前修改这个请求(添加上签名)。所以在这个例子当中,我的做法是根据 ngResource的请求最后会使用 $httpBackend 这个底层服务,在 module 定义时我自己复制官方的相关代码,重新定义 $httpBackend 服务,在需要的地方做我自己的修改:


不错,我就改了这一句,但我不得不复制了 50 行官方源码到我的例子中。

另外一个需要说的是对返回数据的处理。因为 ngResource 会使用返回的数据直接填充实例,所以这个数据格式就很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 $http.defaults.transformResponse 来统一处理一下返回的数据,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可目前 ngResource 并不提供对每一个 action 的单独的后处理回调函数项。除非你的服务端是经过专门的适应性设计的,否则你用 ngResource 不可能爽。例子中,我为了获取当前列表的结果,我不得不自己去封装结果:


16. AngularJS与其它框架的混用(jQuery, Dojo)

这个问题似乎很多人都关心,但是事实是,如果了解了 ng 的工作方式,这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在我自己使用 ng 的过程当中,一直是混用 jQuery 的,以前还要加上一个 Dojo 。只要了解每种框架的工作方式,在具体的代码中每个框架都做了什么事,那么整体上控制起来就不会有问题。

回到 ng 上来看,首先对于 jQuery 来说,最开始说提到过,在 DOM 操作部分, ng 与 jQuery 是兼容的,如果没有 jQuery , ng 自己也实现了兼容的部分 API 。

同时,最开始也提到过, ng 的使用最忌讳的一点就是修改 DOM 结构——你应该使用 ng 的模板机制进行数据绑定,以此来控制 DOM 结构,而不是直接操作。换句话来说,在不动 DOM 结构的这个前提之下,你的数据随便怎么改,随便使用哪个框架来控制都是没问题的,到时如有必要使用 $scope.$digest() 来通知 ng 一下即可。

下面这个例子,我们使用了 jQuery 中的 Deferred ( $.ajax 就是返回一个 Deferred ),还使用了 ng 的 $timeout ,当然是在 ng 的结构之下: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jquery/1.9.1/jquery.min.js"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angularjs/1.0.3/angular.min.js"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app = angular.module(Demo, [], angular.noop);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timeout){ $scope.a = 点击我开始; var defer = $.Deferred(); var f = function(){ if($scope.a == ){$scope.a = 已停止; return} defer.done(function(){ $scope.a.length 10 ? $scope.a += : $scope.a = ; $timeout(f, 100); defer.done(function(){$scope.a = ; f()}); $scope.go = function(){ defer.resolve(); $timeout(function(){$scope.a = }, 5000); /script /body /html

再把 Dojo 加进来看与 DOM 结构相关的例子。之前说过,使用 ng 就最好不要手动修改 DOM 结构,但这里说两点:

对于整个页面,你可以只在局部使用 ng ,不使用 ng 的地方你可以随意控制 DOM 。 如果 DOM 结构有变动,你可以在 DOM 结构定下来之后再初始化 ng 。

下面这个例子使用了 AngularJS , jQuery , Dojo :


link rel="stylesheet" href="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dojo/1.9.1/dijit/themes/claro/claro.css" media="screen" / /head body div ng-controller="TestCtrl" id="test_ctrl" p ng-show="!btn_disable" button ng-click="change()" 调用dojo修改按钮 /button p id="btn_wrapper" button data-dojo-type="dijit/form/Button" type="button" {{ a }} /button input ng-model="dialog_text" ng-init="dialog_text=对话框内容" / button ng-click="dialog(dialog_text)" 显示对话框 /button p ng-show="show_edit_text" span 需要编辑的内容: /span input ng-model="text" / div id="editor_wrapper" div data-dojo-type="dijit/Editor" id="editor" /div /div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dojo/1.9.1/dojo/dojo.js"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jquery/1.9.1/jquery.min.js"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angularjs/1.0.3/angular.min.js"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require([dojo/parser, dijit/Editor], function(parser){ parser.parse($(#editor_wrapper)[0]).then(function(){ var app = angular.module(Demo, [], angular.noop);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timeout){ $scope.a = 我是ng, 也是dojo; $scope.show_edit_text = true; $scope.change = function(){ $scope.a = DOM结构已经改变(不建议这样做); require([dojo/parser, dijit/form/Button, dojo/domReady!], function(parser){ parser.parse($(#btn_wrapper)[0]); $scope.btn_disable = true; $scope.dialog = function(text){ require(["dijit/Dialog", "dojo/domReady!"], function(Dialog){ var dialog = new Dialog({ title: "对话框哦", content: text, style: "width: 300px" dialog.show(); require([dijit/registry], function(registry){ var editor = registry.byId(editor); $scope.$watch(text, function(new_v){ editor.setValue(new_v); angular.bootstrap(document, [Demo]); /script /body /html
controller ,与 DOM 结构相关联的东西,即是一种业务封装概念,又体现了项目组织的层级结构。 filter ,改变输入数据的一种机制。 directive ,与 DOM 结构相关联的,特定功能的封装形式。

上面的这几个概念基本上就是 ng 的全部。每一部分都可以自由定义,使用时通过各要素的相互配合来实现我们的业务需求。

我们从最开始一致打交道的东西基本上都是 controller 层面的东西。在前面,也介绍了module 和 service 的自定义。剩下的会介绍 filter 和 directive 的定义。基本上这几部分的定义形式都是一样的,原理上是通过 provider 来做注入形式的声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有很多 shortcut 式的声明方式。

过滤器的自定义是最简单的,就是一个函数,接受输入,然后返回结果。在考虑过滤器时,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 无状态 。

具体来说,过滤器就是一个函数,函数的本质含义就是确定的输入一定得到确定的输出。虽然filter 是定义在 module 当中的,而且 filter 又是在 controller 的 DOM 范围内使用的,但是,它和具体的 module , controller , scope 这些概念都没有关系(虽然在这里你可以使用 js 的闭包机制玩些花样),它仅仅是一个函数,而已。换句话说,它没有任何上下文关联的能力。

过滤器基本的定义方式:


p 示例数据: {{ a|map:map_value: :(no) }} /p p 示例数据: {{ b|map:map_value: :(no) }} /p /div
var app = angular.module(Demo, [], angular.noop);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scope.map_value = { a: 一, b: 二, c: 三 $scope.a = a; app.filter(map, function(){ var filter = function(input, map_value, append, default_value){ var r = map_value[input]; if(r === undefined){ return default_value + append } else { return r + append } return filter; angular.bootstrap(document, [Demo]); /script
18. 自定义指令directive

这是 ng 最强大的一部分,也是最复杂最让人头疼的部分。

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模板”系统,只不过是官方实现的几个指令而已。这意味着,通过自定义各种指令,我们不但可以完全定义一套“模板”系统,更可以把 HTML 页面直接打造成为一种 DSL (领域特定语言)。

18.1. 指令的使用

使用指令时,它的名字可以有多种形式,把指令放在什么地方也有多种选择。

通常,指令的定义名是形如 ngBind 这样的 “camel cased” 形式。在使用时,它的引用名可以是:

ng:bind ng_bind ng-bind x-ng-bind data-ng-bind

你可以根据你自己是否有 “HTML validator” 洁癖来选择。

指令可以放在多个地方,它们的作用相同:


这些方式可以使用指令定义中的 restrict 属性来控制。

可以看出,指令即可以作为标签使用,也可以作为属性使用。仔细考虑一下,这在类 XML 的结构当中真算得上是一种神奇的机制。

18.2. 指令的执行过程

ng 中对指令的解析与执行过程是这样的:

浏览器得到 HTML 字符串内容,解析得到 DOM 结构。 ng 引入,把 DOM 结构扔给 $compile 函数处理: 找出 DOM 结构中有变量占位符 匹配找出 DOM 中包含的所有指令引用 把指令关联到 DOM 关联到 DOM 的多个指令按权重排列 执行指令中的 compile 函数(改变 DOM 结构,返回 link 函数) 得到的所有 link 函数组成一个列表作为 $compile 函数的返回
18.3. 基本的自定义方法

自定义一个指令可以非常非常的复杂,但是其基本的调用形式,同自定义服务大概是相同的:


如果在 directive 中直接返回一个函数,则这个函数会作为 compile 的返回值,也即是作为 link 函数使用。这里说的 compile 和 link 都是一个指令的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定义应该返回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包括了多个属性:

priority terminal scope controller require restrict template templateUrl replace transclude compile

上面的每一个属性,都可以单独探讨的。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基本的指令定义例子:


if(lines[0] == ){lines = lines.slice(1, lines.length - 1)} if(lines[lines.length-1] == ){lines = lines.slice(0, lines.length - 1)} $element.empty(); //处理外框 (function(){ $element.css(clear, both); $element.css(display, block); $element.css(line-height, 20px); $element.css(height, 200px); })(); //是否显示行号的选项 if(lines in $attrs){ //处理行号 (function(){ var div = $( div style="width: %spx; background-color: gray; + float: left; text-align: right; padding-right: 5px; + margin-right: 10px;" /div .replace(%s, String(lines.length).length * 10)); var s = ; angular.forEach(lines, function(_, i){ s += pre %s /pre \n.replace(%s, i + 1); div.html(s); $element.append(div); })(); //处理内容 (function(){ var div = $( div /div ); var s = ; angular.forEach(lines, function(l){ s += span %s /span br / \n .replace(%s, l.replace(/\s/g, span nbsp; /span )); div.html(s); $element.append(div); })(); return {link: func, restrict: AE}; //以元素或属性的形式使用命令 angular.bootstrap(document, [Demo]);

上面这个自定义的指令,做的事情就是解析节点中的文本内容,然后修改它,再把生成的新内容填充到节点当中去。其间还涉及了节点属性值 lines 的处理。这算是指令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因为它是“一次性使用”,中间没有变量的处理。比如如果节点原来的文本内容是一个变量引用,类似于 {{ code }} ,那上面的代码就不行了。这种情况麻烦得多。后面会讨论。

18.4. 属性值类型的自定义

官方代码中的 ng-show 等算是我说的这种类型。使用时主要是在节点加添加一个属性值以附加额外的功能。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定义了一个叫 color 的指令,可以指定节点文本的颜色。但是这个例子还无法像 ng-show 那样工作的,这个例子只能渲染一次,然后就无法根据变量来重新改变显示了。要响应变化,我们需要手工使用 scope 的 $watch 来处理:


var link = function($scope, $element, $attrs){ $scope.$watch($attrs.color, function(new_v){ $element.css(color, new_v); return link;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scope.color = red; angular.bootstrap(document, [Demo]); /script
18.5. Compile的细节

指令的处理过程,是 ng 的 Compile 过程的一部分,它们也是紧密联系的。继续深入指令的定义方法,首先就要对 Compile 的过程做更细致的了解。

前面说过, ng 对页面的处理过程:

浏览器把 HTML 字符串解析成 DOM 结构。 ng 把 DOM 结构给 $compile ,返回一个 link 函数。 传入具体的 scope 调用这个 link 函数。 得到处理后的 DOM ,这个 DOM 处理了指令,连接了数据。

$compile 最基本的使用方式:


上面的 $compile 和 link 调用时都有额外参数来实现其它功能。先看 link 函数,它形如:


第二个参数 cloneAttachFn 的作用是,表明是否复制原始节点,及对复制节点需要做的处理,下面这个例子说明了它的作用: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compile){

 var link = $compile($(#a));

 //true参数表示新建一个完全隔离的scope,而不是继承的child scope

 var scope = $scope.$new(true);

 scope.text = 12345;

 //var node = link(scope, function(){});

 var node = link(scope);

 $(#b).append(node);


cloneAttachFn 对节点的处理是有限制的,你可以添加 class ,但是不能做与数据绑定有关的其它修改(修改了也无效):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compile){

 var link = $compile($(#a));

 var scope = $scope.$new(true);

 scope.text = 12345;

 var node = link(scope, function(clone_element, scope){

 clone_element.text(clone_element.text() +  ...); //无效

 clone_element.text({{ text2 }}); //无效

 clone_element.addClass(new_class);

 $(#b).append(node);


修改无效的原因是,像 {{ text }} 这种所谓的 Interpolate 在 $compile 中已经被处理过了,生成了相关函数(这里起作用的是 directive 中的一个 postLink 函数),后面执行 link 就是执行了$compile 生成的这些函数。当然,如果你的文本没有数据变量的引用,那修改是会有效果的。

前面在说自定义指令时说过, link 函数是由 compile 函数返回的,也就像前面说的,应该把改变 DOM 结构的逻辑放在 compile 函数中做。

$compile 还有两个额外的参数:


maxPriority 是指令的权重限制,这个容易理解,后面再说。

transclude 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会传递给 compile 期间找到的 directive 的 compile 函数(编译节点的过程中找到了指令,指令的 compile 函数会接受编译时传递的 transclude 函数作为其参数)。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除我们手工在调用 $compile 之外,初始化时的根节点 compile 是不会传递这个参数的。

在我们定义指令时,它的 compile 函数是这个样子的:


事实上, transclude 的值,就是 directive 所在的 原始 节点,把原始节点重新做了编译之后得到的 link 函数(需要 directive 定义时使用 transclude 选项),后面会专门演示这个过程。所以,官方文档上也把 transclude 函数描述成 link 函数的样子(如果自定义的指令只用在自己手动$compile 的环境中,那这个函数的形式是可以随意的):


所以记住,定义指令时, compile 函数的第三个参数 transclude ,就是一个 link ,装入 scope 执行它你就得到了一个节点。

18.6. transclude的细节

transclude 有两方面的东西,一个是使用 $compile 时传入的函数,另一个是定义指令的 compile 函数时接受的一个参数。虽然这里的一出一进本来是相互对应的,但是实际使用中,因为大部分时候不会手动调用 $compile ,所以,在“默认”情况下,指令接受的 transclude 又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函数。

看一个基本的例子: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compile, $element){ var s = more 123 /more ; var link = $compile(s, function(a, b){return a + b}); var node = link($scope); $element.append(node); angular.bootstrap(document, [Demo]);

我们定义了一个 more 指令,它的 compile 函数的第三个参数,就是我们手工 $compile 时传入的。

如果不是手工 $compile ,而是 ng 初始化时找出的指令,则 transclude 是一个 link 函数(指令定义需要设置 transclude 选项):


app.directive(more, function($rootScope, $document){

 var func = function(element, attrs, link){

 var node = link($rootScope);

 node.removeAttr(more); //不去掉就变死循环了

 $(body, $document).append(node);

 return {compile: func,

 transclude: element, // element是节点没,其它值是节点的内容没

 restrict: A};


18.7. 把节点内容作为变量处理的类型

回顾最开始的那个代码显示的例子,那个例子只能处理一次节点内容。如果节点的内容是一个变量的话,需要用另外的思路来考虑。这里我们假设的例子是,定义一个指令 showLenght ,它的作用是在一段文本的开头显示出这段节点文本的长度,节点文本是一个变量。指令使用的形式是:


解析 div 时发现了一个 show-length 的指令。 如果 show-length 指令设置了 transclude 属性,则 div 的节点内容被重新编译,得到的 link函数作为指令 compile 函数的参数传入。 如果 show-length 指令没有设置 transclude 属性,则继续处理它的子节点( TextNode )。 不管是上面的哪种情况,都会继续处理到 {{ text }} 这段文本。 发现 {{ text }} 是一个 Interpolate ,于是自动在此节点中添加了一个指令,这个指令的link 函数就是为 scope 添加了一个 $watch ,实现的功能是是当 scope 作 $digest 的时候,就更新节点文本。

与处理 {{ text }} 时添加的指令相同,我们实现 showLength 的思路,也就是:

修改原来的 DOM 结构 为 scope 添加 $watch ,当 $digest 时修改指定节点的文本,其值为指定节点文本的长度。

代码如下:


app.directive(showLength, function($rootScope, $document){

 var func = function(element, attrs, link){

 return function(scope, ielement, iattrs, controller){

 var node = link(scope);

 ielement.append(node);

 var lnode = $( span /span );

 ielement.prepend(lnode);

 scope.$watch(function(scope){

 lnode.text(node.text().length);

 return {compile: func,

 transclude: true, // element是节点没,其它值是节点的内容没

 restrict: A};


上面代码中,因为设置了 transclude 属性,我们在 showLength 的 link 函数(就是 return 的那个函数)中,使用 func 的第三个函数来重塑了原来的文本节点,并放在我们需要的位置上。然后,我们添加自己的节点来显示长度值。最后给当前的 scope 添加 $watch ,以更新这个长度值。

18.8. 指令定义时的参数

指令定义时的参数如下:

priority terminal scope controller require restrict template templateUrl replace transclude compile

现在我们开始一个一个地吃掉它们……,但是并不是按顺序讲的。

priority 这个值设置指令的权重,默认是 0 。当一个节点中有多个指令存在时,就按着权限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执行它们的 compile 函数。相同权重顺序不定。 terminal 是否以当前指令的权重为结束界限。如果这值设置为 true ,则节点中权重小于当前指令的其它指令不会被执行。相同权重的会执行。 restrict 指令可以以哪些方式被使用,可以同时定义多种方式。 E 元素方式  my-directive /my-directive A 属性方式  div my-directive="exp" /div C 类方式  div /div M 注释方式  !-- directive: my-directive exp --
前面介绍过了。大多数时候我们不需要单独定义它。只有 compile 未定义时 link 才会被尝试。 function link(scope, iElement, iAttrs, controller) { ... } scope scope 的形式。 false 节点的 scope , true 继承创建一个新的 scope , {} 不继承创建一个新的隔离 scope 。 {@attr: 引用节点属性, =attr: 把节点属性值引用成scope属性值, attr: 把节点属性值包装成函数} controller 为指令定义一个 controller , function controller($scope, $element, $attrs, $transclude) { ... } 指令的 controller 的名字,方便其它指令引用。 require 要引用的其它指令 conroller 的名字, ?name 忽略不存在的错误, ^name 在父级查找。 template 模板内容。 templateUrl 从指定地址获取模板内容。 replace 是否使用模板内容替换掉整个节点, true 替换整个节点, false 替换节点内容。
默认为 false , link 函数接受的 scope 为节点所在的 scope 。 为 true 时,则 link 函数中第一个参数(还有 controller 参数中的 $scope ), scope 是节点所在的 scope 的 child scope ,并且如果节点中有多个指令,则只要其中一个指令是 true的设置,其它所有指令都会受影响。

这个参数还有其它取值。当其为 {} 时,则 link 接受一个完全隔离(isolate)的 scope ,于true 的区别就是不会继承其它 scope 的属性。但是这时,这个 scope 的属性却可以有很灵活的定义方式:

@attr 引用节点的属性。


@xx 引用 div 节点的 xx 属性,而 xx 属性又是一个变量绑定,于是 scope 中 b 属性值就和 TestCtrl 的 a 变量绑定在一起了。 @ 没有写 attr name ,则默认取自己的值,这里是取 div 的 c 属性。

=attr 相似,只是它把节点的属性值当成节点 scope 的属性名来使用,作用相当于上面例子中的@xx :


attr 是包装一个函数出来,这个函数以节点所在的 scope 为上下文。来看一个很爽的例子:


 div ng-controller="TestCtrl" 

 div a abc="here = here + 1" ng-click="show(here)" 这里 /div 

 div {{ here }} /div 

 /div 


这里的 show() 和 here 都是 TestCtrl 的,于是上面的代码最开始会在终端输出一个 124 。

当点击“这里”时,这时执行的 show(here) 就是 llink 中定义的那个函数了,与 TestCtrl 无关。但是,其间的 scope.a({here:5}) ,因为 a 执行时是 TestCtrl 的上下文,于是向 a 传递的一个对象,里面的所有属性 TestCtrl 就全收下了,接着执行 here=here+1 ,于是我们会在屏幕上看到 6 。

这里是一个上下文交错的环境,通过   这种机制,让指令的 scope 与节点的 scope 发生了互动。真是鬼斧神工的设计。而实现它,只用了几行代码:


再看 controller 这个参数。这个参数的作用是提供一个 controller 的构造函数,它会在compile 函数之后, link 函数之前被执行。


var controller = function($scope, $element, $attrs, $transclude){ console.log(controller); console.log($scope); var node = $transclude(function(clone_element, scope){ console.log(clone_element); console.log(--); console.log(scope); console.log(node); return {compile: func, controller: controller, transclude: true, restrict: E}

controller 的最后一个参数, $transclude ,是一个只接受 cloneAttachFn 作为参数的一个函数。

按官方的说法,这个机制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各个指令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参考普通节点的处理方式,这里也是处理指令 scope 的合适位置。


name 参数在这里可以用以为 controller 重起一个名字,以方便在 require 参数中引用。

require 参数可以带两种前缀(可以同时使用):


如果名为 not_b 的 controller 不存在时,不会直接抛出错误, link 函数中对应的$controller 为 undefined 。


return {compile: func, template: p 标题 {{ name }} button ng-click="name=\hahaha\" 修改 /button /p , //replace: true, //controller: function($scope){$scope.name = xxx}, //scope: {}, scope: true , controller: function($scope){console.log($scope)}, restrict: A}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scope.name = 123; console.log($scope);

template 中可以包括变量引用的表达式,其 scope 遵寻 scope 参数的作用(可能受继承关系影响)。

templateUrl 是异步请求模板内容,并且是获取到内容之后才开始执行指令的 compile 函数。

最后说一个 compile 这个参数。它除了可以返回一个函数用为 link 函数之外,还可以返回一个对象,这个对象能包括两个成员,一个 pre ,一个 post 。实际上, link 函数是由两部分组成,所谓的 preLink 和 postLink 。区别在于执行顺序,特别是在指令层级嵌套的结构之下,postLink 是在所有的子级指令 link 完成之后才最后执行的。 compile 如果只返回一个函数,则这个函数被作为 postLink 使用:


pre: function(){console.log(a link pre)}, post: function(){console.log(a link post)}, return {compile: func, restrict: E} app.directive(b, function(){ var func = function(){ console.log(b compile); return { pre: function(){console.log(b link pre)}, post: function(){console.log(b link post)}, return {compile: func, restrict: E}
18.9. Attributes的细节

节点属性被包装之后会传给 compile 和 link 函数。从这个操作中,我们可以得到节点的引用,可以操作节点属性,也可以为节点属性注册侦听事件。


除了上面这些成员,对象的成员还包括所有属性的名字。

先看 $observe 的使用,基本上相当于 $scope 中的 $watch :


 div ng-controller="TestCtrl" 

 test a="1" ys-a="123" ng-click="show(1)" 这里 /test 

 /div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scope.show = function(v){console.log(v);}

从例子中可以看到,原始的节点属性值对,放到对象中之后,名字一定是“标准化”之后的。但是手动 $set 的新属性,不会自动做标准化处理。

18.10. 预定义的 NgModelController

在前面讲 conroller 参数的时候,提到过可以为指令定义一个 conroller 。官方的实现中,有很多已定义的指令,这些指令当中,有两个已定义的 conroller ,它们是 NgModelController和 FormController ,对应 ng-model 和 form 这两个指令(可以参照前面的“表单控件”一章)。

在使用中,除了可以通过 $scope 来取得它们的引用之外,也可以在自定义指令中通过 require 参数直接引用,这样就可以在 link 函数中使用 controller 去实现一些功能。

先看 NgModelController 。这东西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控制 ViewValue 与 ModelValue 之间的转换关系(你可以实现看到的是一个值,但是存到变量里变成了另外一个值),二是与FormController 配合做数据校验的相关逻辑。

先看两个应该是最有用的属性:


假设我们在变量中要保存一个列表的类型,但是显示的东西只能是字符串,所以这两者之间需要一个转换:


app.directive(test, function(){ var link = function($scope, $element, $attrs, $ctrl){ $ctrl.$formatters.push(function(value){ return value.join(,); $ctrl.$parsers.push(function(value){ return value.split(,); return {compile: function(){return link}, require: ngModel, restrict: A}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scope.a = []; //$scope.a = [1,2,3]; $scope.show = function(v){ console.log(v);

上面在定义 test 这个指令, require 参数指定了 ngModel 。同时因为 DOM 结构, ng-model 是存在的。于是, link 函数中就可以获取到一个 NgModelController 的实例,即代码中的$ctrl 。

我们添加了需要的过滤函数:

从变量( ModelValue )到显示值( ViewValue )的过程, $formatters 属性,把一个列表变成一个字符串。 从显示值到变量的过程, $parsers 属性,把一个字符串变成一个列表。

对于显示值和变量,还有其它的 API ,这里就不细说了。

另一部分,是关于数据校验的,放到下一章同 FormController 一起讨论。

18.11. 预定义的 FormController

前面的“表单控制”那章,实际上讲的就是 FormController ,只是那里是从 scope 中获取到的引用。现在从指令定义的角度,来更清楚地了解 FormController 及 NgModelController 是如何配合工作的。

先说一下, form 和 ngForm 是官方定义的两个指令,但是它们其实是同一个东西。前者只允许以标签形式使用,而后者允许 EAC 的形式。DOM 结构中, form 标签不能嵌套,但是 ng 的指令没有这个限制。不管是 form 还是 ngForm ,它们的 controller 都被命名成了 form 。 所以require 这个参数不要写错了。

FormController 的几个成员是很好理解的:


app.directive(test, function(){ var link = function($scope, $element, $attrs, $ctrl){ $scope.do = function(){ //$ctrl.$setDirty(); console.log($ctrl.$pristine); //form是否没被动过 console.log($ctrl.$dirty); //form是否被动过 console.log($ctrl.$valid); //form是否被检验通过 console.log($ctrl.$invalid); //form是否有错误 console.log($ctrl.$error); //form中有错误的字段 return {compile: function(){return link}, require: form, restrict: A}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error 这个属性,是一个对象, key 是错误名, value 部分是一个列表,其成员是对应的NgModelController 的实例。

FormController 可以自由增减它包含的那些,类似于 NgModelController 的实例。在 DOM 结构上,有 ng-model 的 input 节点的 NgMoelController 会被自动添加。


这两个手动使用机会应该不会很多。被添加的实例也可以手动实现所有的 NgModelController的方法


app.directive(test, function(){ var link = function($scope, $element, $attrs, $ctrl){ $scope.add = function(){ $ctrl.$addControl($scope.bb); console.log($ctrl); return {compile: function(){return link}, require: form, restrict: A} app.directive(bb, function(){ var controller = function($scope, $element, $attrs, $transclude){ $scope.bb = this; this.$name = bb; return {compile: angular.noop, restrict: E, controller: controller}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app.directive(input, function(){ var link = function($scope, $element, $attrs, $ctrl){ console.log($attrs.type); var validator = function(v){ if(v == 123){ $ctrl.$setValidity(my, true); return v; } else { $ctrl.$setValidity(my, false); return undefined; $ctrl.$formatters.push(validator); $ctrl.$parsers.push(validator); return {compile: function(){return link}, require: ngModel, restrict: E}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scope.show = function(){ console.log($scope.f);

虽然官方原来定义了几种 type ,但这不妨碍我们继续扩展新的类型。如果新的 type 参数值不在官方的定义列表里,那会按 text 类型先做处理,这其实什么影响都没有。剩下的,就是写我们自己的验证逻辑就行了。

上面的代码是参见官方的做法,使用格式化的过程,同时在里面做有效性检查。

18.12. 示例:文本框

这个例子与官网上的那个例子相似。最终是要显示一个文本框,这个文本框由标题和内容两部分组成。而且标题和内容则是引用 controller 中的变量值。

HTML 部分的代码:


这个指令的使用方式是“标签”, 即 restrict 这个参数应该设置为 E 。 节点的属性值是对 controller 变量的引用,那么我们应该在指令的 scope 中使用 = 的方式来指定成员值。 最终的效果显示需要进行 DOM 结构的重构,那直接使用 template 就好了。 自定义的标签在最终效果中是多余的,所有 replace 应该设置为 true 。

JS 部分的代码:


可以看到,这种简单的组件式指令,只需要作 DOM 结构的变换即可实现,连 compile 函数都不需要写。

18.13. 示例:模板控制语句 for

这个示例尝试实现一个重复语句,功能同官方的 ngRepeat ,但是使用方式类似于我们通常编程语言中的 for 语句:


这是一个完全的控制指令,所以单个节点应该只有它一个指令起作用就好了,于是权重要比较高,并且“到此为止”—— priority 设置为 1000 , terminal 设置为 true 。 使用时的语法问题。事实上浏览器会把 for 节点补充成一个正确的 HTML 结构,即里面的属性都会变成类似 o="" 这样。我们通过节点的 outerHTML 属性取到字符串并解析取得需要的信息。 我们把 for 节点之间的内容作为一个模板,并且通过循环多次渲染该模板之后把结果填充到合适的位置。 在处理上面的那个模板时,需要不断地创建新 scope 的,并且 o 这个成员需要单独赋值。

注意:这里只是简单实现功能。官方的那个 ngRepeat 比较复杂,是做了专门的算法优化的。当然,这里的实现也可以是简单把 DOM 结构变成使用 ngRepeat 的形式 :)

JS 部分代码:


app.directive(for, function($compile){ var compile = function($element, $attrs, $link){ var match = $element[0].outerHTML.match( for (.*?)=.*? in=.*? (.*?)=.*? ); if(!match || match.length != 3){throw Error(syntax: for o in obj_list )} var iter = match[1]; var list = match[2]; var tpl = $compile($.trim($element.html())); $element.empty(); var link = function($scope, $ielement, $iattrs, $controller){ var new_node = []; $scope.$watch(list, function(list){ angular.forEach(new_node, function(n){n.remove()}); var scp, inode; for(var i = 0, ii = list.length; i ii; i++){ scp = $scope.$new(); scp[iter] = list[i]; inode = tpl(scp, angular.noop); $ielement.before(inode); new_node.push(inode); return link; return {compile: compile, priority: 1000, terminal: true, restrict: E}; app.controller(TestCtrl, angular.noop); angular.bootstrap(document, [Demo]);
else 与 if 是两个指令,它们是父子关系。通过 scope 可以联系起来。至于 scope 是在link 中处理还是 controller 中处理并不重要。 true 属性的条件判断通过 $parse 服务很容易实现。 如果最终效果要去掉 if 节点,我们可以使用注释节点来“占位”。

JS 代码:


app.directive(if, function($parse, $compile){ var compile = function($element, $attrs){ var cond = $parse($attrs.true); var link = function($scope, $ielement, $iattrs, $controller){ $scope.if_node = $compile($.trim($ielement.html()))($scope, angular.noop); $ielement.empty(); var mark = $( !-- IF/ELSE -- ); $element.before(mark); $element.remove(); $scope.$watch(function(scope){ if(cond(scope)){ mark.after($scope.if_node); $scope.else_node.detach(); } else { if($scope.else_node !== undefined){ mark.after($scope.else_node); $scope.if_node.detach(); return link; return {compile: compile, scope: true, restrict: E} app.directive(else, function($compile){ var compile = function($element, $attrs){ var link = function($scope, $ielement, $iattrs, $controller){ $scope.else_node = $compile($.trim($ielement.html()))($scope, angular.noop); $element.remove(); return link; return {compile: compile, restrict: E} app.controller(TestCtrl, function($scope){ $scope.a = 1; angular.bootstrap(document, [Demo]);

代码中注意一点,就是 if_node 在得到之时,就已经是做了变量绑定的了。错误的思路是,在$watch 中再去不断地得到新的 if_node 。


Day 2: AngularJS —— 对AngularJS的初步认识 我们发现了比较有趣的系列文章《30天学习30种新技术》,准备翻译,一天一篇更新,年终礼包。以下是第二天技术的译文。
《AngularJS高级程序设计》——2.2 使用AngularJS 对于要创建的基本功能来说,todo.html文件中的静态HTML目前仅作为占位符使用。用户应该能看到待办事项的列表,勾选掉已完成的事项,并创建新事项。在下面各节中,我打算将AngularJS加进来,并应用一些基本特性来为我的待办事项应用赋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