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要闻

当前栏目

中国移动和家亲:同心探索,万象更新

2023-02-18 16:28:41 时间

好奇心,驱使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归属感,让我们始终愿意为生活奋斗。

2012年夏天,家电下乡的政策落到了这个南方小城,附近的村子里也终于响起了空调外机的嗡嗡声。

小徐作为家电维修工程师,顶着能把人闷到发白的大日头来回奔波,亲眼见证了因“家电下乡”而掀起的这场全国性家电普及和使用高潮。

甚至他自己也不例外。小徐被乡亲们小心又热情地称呼为“小徐师傅”,业务订单节节攀升。听着他们越过越好的家长里短,小徐也有了享受生活的冲动,在中国移动办了一个58元宽带月费套餐,又花199买了最普通的路由器和网线,把自己接上了一段特殊的轨道,驶向了充满数智色彩的未来。

开天辟地的“双板斧”

只是在那会儿,小徐还没有意识到。在他认知中,家电维修只是电路和机械零件之间的鸡毛蒜皮。

谁知短短两年后,中国移动启动探索数字家庭业务,base杭州的研发中心(如今的智慧家庭运营中心)着手研发智能网关,宽带网络的发展方向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转为“百家争鸣”——不再单一地追求网速,开始朝着场景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家居设备联网升级,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数智基因。

最初,技术专家们用一手“防蹭网”消弭了邻居间的矛盾。随后,他们建立了识别恶意网站的技术城墙。接着,中国移动从“绿色上网”的思路着,在智能网关领域最早开启“青少年模式”。时至今日,智能网关产品针对安全、游戏加速、海外加速等需求,为家庭用户提供了多元化的上网体验。

这不是绑定下载APP,也不是搭载网页服务,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直接把这些功能做进了智能网关中。小徐只需在用户家中的多媒体箱前连上相应的“猫”,便能功法大成。

也许你对过去装宽带的流程还有印象。装修师傅把猫和路由器装好以后,会在手机中输入“192.168.1.1”——一串让所有00前相视一笑的数字——请你设置WiFi密码和设备白名单。然而,等他们走了你再想修改,就得按图索骥还原管理员账号密码,或是走一些“歪门邪道”。稍有不慎便“走火入魔”,只能烦请师傅再次出山。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简称“智家中心”)研发的智能网关犹如八仙过海,神通已现。但产品经理们仔细一看,网关管理网页的访问量并不高,用户们竟不知晓如何使用这些“神通”。

这怎么行呢?于是他们拉着技术专家一合计,决定自己做一个配套软件APP,也就是如今的“和家亲APP”,方便用户们做绑定、解绑和一键管理等操作。

不过在那时,和家亲还不叫“和家亲”,也不知哪位产品经理提交了“智慧管家”的命名创意,在一众“好家庭”“XX家”中脱颖而出,预言了这款APP“一键控制家中所有设备”的全能地位。

只是当年BUG不断,甚至还有一个绝杀级难题——2017年根本没有那么多智能家电设备啊!

那这个APP做给谁呢?

和家亲的研发团队只好开始在公司内四处打探,听听这个部门的未来研发计划,看看那个部门的项目立项情况,等会议开完,抓着领导们“推销”APP,说服他们把研发的家庭业务功能入口放到和家亲上。

就这样,大家接到了第一根橄榄枝——“和家智话”。

(和家智话,和家亲APP内的元老级通话业务)

其中原因无他。

首先,中国移动在通话技术上可谓是颇有建树,只要用户是移动号码,他就是和家亲APP的潜在用户。

其次,当年的许多老人小孩确实不会也不方便用手机视频功能,用户家中的带摄像头的智能家电搭配上和家亲APP,可以照顾到留守人群,实现一键视频通话。

因此,一手是“和家智话”,一手是“智能网关”,和家亲APP的前期日活就靠这双板斧维持住了增长速度。

同一年,小徐也升了职,成了某家电品牌的专业技术人员。他看着手机上58元的月费账单,再看看自家公司升级款可视频通话的某家电,仰天一啸:“好一个深藏不露啊!”

当然,好戏还在后头。

联合纵横,顺风而上

众所周知,一个优秀的APP,它的用户数量大体都是保持线性增长的。

落地两年后,和家亲相关业务的用户绑定量超过了6000万,暂时进入了存量稳定期,用户月活也迟迟无法突破。

此时有一个现成的解法——营销活动。智家中心也发起过多轮福利补贴,然而做了一次活动,用户活跃度就涨了一点,然后过两天没做活动,它就下去了。数据就像过山车,大家的心情也是起起落落落落落……

不知谁又提了一下那个颇有预言色彩的曾用名,众人茅塞顿开,不再把和家亲单纯看作硬件产品的配套软件,正式确立了“智慧家庭管家”的定位。为了当好这个“管家”,专家们又搞出了一个突破性技术成果——无感配网

彼时,同行设备在绑定应用、连入家庭网关时仍然需要输入WiFi密码,而无感配网技术则“点化”了家中设备,让它们自动识别家庭网络、主动接洽已联网的家电设备“询问”密码并申请连接,用户只需要在手机上点击“同意”即可。

至此,和家亲仿佛进入了修炼功法的新阶段——整合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的各业务,提供用户数量支撑;借力各业务本身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为和家亲APP带来高月活数据。

大小周天共同运转,和家亲APP成为了数字家庭业务的方向舵,又成了新业务的流量引擎。

也是从这样的正向循环开始,各路厂商纷纷前来“拜山头”,希望和家亲平台能够为他们的产品设备搭把手,弥补他们自身缺乏的、独立运营的能力和精力。

假如依靠和家亲APP做设备管理,合作厂商们只需要做好“百问百答”和客服培训就能解决大部分售后问题,这让拥有多年装维经验的小徐,燃起了危机感——家用产品统一上线和家亲APP,需要的装维人员便相应减少了,要是再上线AI客服,自己的存在感岂不是更低了?

这一筹谋,他也立即转型,给自己加码一些网络运维的技术资本。

搭和家亲这趟“顺风车”的设备产品不只有独木难支的小厂牌,许多知名厂商同样占了一席之地。和家亲则将林林总总的产品结合到了自身数字家庭业务中,通过“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方式,按功能分类提供管理操控服务。

已经晋升为了“徐工”的小徐琢磨了一阵子,认为自己得先搞清楚哪些维修是他可以支撑的,哪些问题是需要运营商来处理的。

可是随着进驻和家亲的产品越来越多,技术大神们的灵感越来越充沛,业务组合越来越丰富,APP的容量开始不断增加。

小徐的记忆力有点吃不消了,试着和开发人员反馈了这个问题。不聊不知道,这个APP居然已经直逼16G,比时下热门的手机游戏还“胖”!

如此一来,和家亲又踏上了减肥的征程。

天降大任,必先劳其筋骨

人减肥靠的是“三分吃,七分练”,和家亲“减肥”同样如此。

(和家亲APP的往期版本,尚无任何业务绑定,看得出技术人员给它减肥和我们自个儿减肥一样艰难)

“吃”,就靠定制

以前,和家亲靠智家中心的自家大神保障各个业务功能的无痛上线。但写代码这件事,越追求一次成功,前期准备的时间就越长。有时候,省公司的需求比较复杂,开发测试往往需要一个月时间。

更“可怕”的是,后续遇到类似需求。你调用一段程序链接到原来的“功能包”里,我在写一段代码补充跳转进去……分公司同事原本是想分担工作,却把代码串越堆越多。

研发人员开始叫苦连天:“这能怎么办呢,这些代码串不能动啊,一动对应的业务就要停滞了啊!”

此时,一位开发者默默举手,“不如额外再搞一个和家亲小程序,让他们自个儿‘玩’”。

事实证明,置死地而后生果然是出神入化的一计。智家中心重新推出的和家亲小程序为生态合作伙伴、省公司同事提供开发者工具,帮助他们自由做一些微创新、微定制,把新增功能纳入内存可控的体系中。

“练”,就靠动态加载

作为一个趋向业务统一的智慧生活类APP,仅靠“微创新”必然无法博采众长。和家亲从技术角度去解耦代码、“瘦”出一部分功能变成动态加载的状态:用户需要的时候再实时加载。这种“动态加载”是一个兼容性更开放的弹性框架,它像一个水池,需要的时候放水进来支撑,不需要的时候把“水”排空,减轻重量……

在这样的蓄水、放水间,技术专家们还在时刻优化这个“池子”,力图把传输方向和各区间的功能都“交代明白”,加快动态加载的速度。

这就结束了吗?不!

大神们只会告诉我们:我才不要每天在后台管那么多数据包呢!

一部手机,掌控家庭生活

功法修炼到大圆满往往就要迎来突破,和家亲也是如此。

如今手机应用动辄几十个,找一个APP的时间要花多久?别算了,研发和家亲APP的专家们可不打算给你这个考虑的时间。

“智慧管家”这个老名字至今还在众人脑海里唱着《心火烧》。

遥想当年,市面上还没有那么多智能家居设备,大家不得不静待东风。如今的和家亲APP吸引越来越多生态合作伙伴攻关破难,推出了电视、音箱、投影仪等等智能家电。

是时候了!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的大神们再一次等来了厚积薄发的时刻,把居家设备的操作面板搬上和家亲,解放一切遥控器和控制面板。

基于程序应用,技术人员们正在着手研发和家亲的“负一屏”形态。减掉了用户选择、找寻应用的时间,并把这一招命名为“化整为零”——主屏幕向右(左)滑动,直接生成和家亲APP的功能界面,设备操作尽在掌控。

一部手机既能选择电视机播放什么内容,又能控制空调开什么模式,还能切换家中灯光的明暗……甚至不需要收藏小程序、标记网页书签、关注不同公众号,一切容易被记录用户信息、强行营销广告的渠道都可以略过,在你管理家庭网络的一个APP上就能掌控这一切。

这就是和家亲APP即将跑通的新路线了。

万物有“灵”的未来,家的主角不只有你、我、他,还有更多元、更智能的连接,更大胆,更匪夷所思的互动。

数智的力量有多澎湃?

10年前,我们还需要“家电下乡”政策来保障家用电器的品质,10年后,我们已经看到了家庭生活的新场景、新生态。

过去,我们靠着数智力量改变了阅读的方式、支付的方式、消费的方式。如今,中国移动和家亲恰恰代表它的新一面——重塑家庭生活的方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