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据库

当前栏目

把Redis当作队列来用,真的合适吗?下

2023-03-14 22:50:12 时间

与专业的消息队列对比

其实,一个专业的消息队列,必须要做到两大块:

1.消息不丢

2.消息可堆积

前面我们讨论的重点,很大篇幅围绕的是第一点展开的。

这里我们换个角度,从一个消息队列的「使用模型」来分析一下,怎么做,才能保证数据不丢?

使用一个消息队列,其实就分为三大块:生产者、队列中间件、消费者。

image

消息是否会发生丢失,其重点也就在于以下 3 个环节:

1.生产者会不会丢消息?

2.消费者会不会丢消息?

3.队列中间件会不会丢消息?

1) 生产者会不会丢消息?

当生产者在发布消息时,可能发生以下异常情况:

1.消息没发出去:网络故障或其它问题导致发布失败,中间件直接返回失败

2.不确定是否发布成功:网络问题导致发布超时,可能数据已发送成功,但读取响应结果超时了

如果是情况 1,消息根本没发出去,那么重新发一次就好了。

如果是情况 2,生产者没办法知道消息到底有没有发成功?所以,为了避免消息丢失,它也只能继续重试,直到发布成功为止。

生产者一般会设定一个最大重试次数,超过上限依旧失败,需要记录日志报警处理。

也就是说,生产者为了避免消息丢失,只能采用失败重试的方式来处理。

但发现没有?这也意味着消息可能会重复发送。

是的,在使用消息队列时,要保证消息不丢,宁可重发,也不能丢弃。

那消费者这边,就需要多做一些逻辑了。

对于敏感业务,当消费者收到重复数据数据时,要设计幂等逻辑,保证业务的正确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者会不会丢消息,取决于生产者对于异常情况的处理是否合理。

所以,无论是 Redis 还是专业的队列中间件,生产者在这一点上都是可以保证消息不丢的。

2) 消费者会不会丢消息?

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消费者拿到消息后,还没处理完成,就异常宕机了,那消费者还能否重新消费失败的消息?

要解决这个问题,消费者在处理完消息后,必须「告知」队列中间件,队列中间件才会把标记已处理,否则仍旧把这些数据发给消费者。

这种方案需要消费者和中间件互相配合,才能保证消费者这一侧的消息不丢。

无论是 Redis 的 Stream,还是专业的队列中间件,例如 RabbitMQ、Kafka,其实都是这么做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Redis 也是合格的。

3) 队列中间件会不会丢消息?

前面 2 个问题都比较好处理,只要客户端和服务端配合好,就能保证生产端、消费端都不丢消息。

但是,如果队列中间件本身就不可靠呢?

毕竟生产者和消费这都依赖它,如果它不可靠,那么生产者和消费者无论怎么做,都无法保证数据不丢。

在这个方面,Redis 其实没有达到要求。

Redis 在以下 2 个场景下,都会导致数据丢失。

1.AOF 持久化配置为每秒写盘,但这个写盘过程是异步的,Redis 宕机时会存在数据丢失的可能

2.主从复制也是异步的,主从切换时,也存在丢失数据的可能(从库还未同步完成主库发来的数据,就被提成主库)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到,Redis 本身的无法保证严格的数据完整性。

所以,如果把 Redis 当做消息队列,在这方面是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的。

再来看那些专业的消息队列中间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像 RabbitMQ 或 Kafka 这类专业的队列中间件,在使用时,一般是部署一个集群,生产者在发布消息时,队列中间件通常会写「多个节点」,以此保证消息的完整性。这样一来,即便其中一个节点挂了,也能保证集群的数据不丢失。

也正因为如此,RabbitMQ、Kafka在设计时也更复杂。毕竟,它们是专门针对队列场景设计的。

但 Redis 的定位则不同,它的定位更多是当作缓存来用,它们两者在这个方面肯定是存在差异的。

最后,我们来看消息积压怎么办?

4) 消息积压怎么办?

因为 Redis 的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这就意味着一旦发生消息积压,则会导致 Redis 的内存持续增长,如果超过机器内存上限,就会面临被 OOM 的风险。

所以,Redis 的 Stream 提供了可以指定队列最大长度的功能,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但 Kafka、RabbitMQ 这类消息队列就不一样了,它们的数据都会存储在磁盘上,磁盘的成本要比内存小得多,当消息积压时,无非就是多占用一些磁盘空间,相比于内存,在面对积压时也会更加「坦然」。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把 Redis 当作队列来使用时,始终面临的 2 个问题:

1.Redis 本身可能会丢数据

2.面对消息积压,Redis 内存资源紧张

到这里,Redis 是否可以用作队列,我想这个答案你应该会比较清晰了。

如果你的业务场景足够简单,对于数据丢失不敏感,而且消息积压概率比较小的情况下,把 Redis 当作队列是完全可以的。

而且,Redis 相比于 Kafka、RabbitMQ,部署和运维也更加轻量。

如果你的业务场景对于数据丢失非常敏感,而且写入量非常大,消息积压时会占用很多的机器资源,那么我建议你使用专业的消息队列中间件。

总结

好了,总结一下。这篇文章我们从「Redis 能否用作队列」这个角度出发,介绍了 List、Pub/Sub、Stream 在做队列的使用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

之后又把 Redis 和专业的消息队列中间件做对比,发现 Redis 的不足之处。

最后,我们得出 Redis 做队列的合适场景。

这里我也列了一个表格,总结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image

后记

最后,我想和你再聊一聊关于「技术方案选型」的问题。

你应该也看到了,这篇文章虽然始于 Redis,但并不止于 Redis。

我们在分析 Redis 细节时,一直在提出问题,然后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在文章最后,又聊到一个专业的消息队列应该怎么做。

其实,我们在讨论技术选型时,就是一个关于如何取舍的问题。

而这里我想传达给你的信息是,在面对技术选型时,不要不经过思考就觉得哪个方案好,哪个方案不好。

你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具体分析,这里我把这个分析过程分为 2 个层面:

1.业务功能角度

2.技术资源角度

这篇文章所讲到的内容,都是以业务功能角度出发做决策的。

但这里的第二点,从技术资源角度出发,其实也很重要。

技术资源的角度是说,你所处的公司环境、技术资源能否匹配这些技术方案。

这个怎么解释呢?

简单来讲,就是你所在的公司、团队,是否有匹配的资源能 hold 住这些技术方案。

我们都知道 Kafka、RabbitMQ 是非常专业的消息中间件,但它们的部署和运维,相比于 Redis 来说,也会更复杂一些。

如果你在一个大公司,公司本身就有优秀的运维团队,那么使用这些中间件肯定没问题,因为有足够优秀的人能 hold 住这些中间件,公司也会投入人力和时间在这个方向上。

但如果你是在一个初创公司,业务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暂时没有能 hold 住这些中间件的团队和人,如果贸然使用这些组件,当发生故障时,排查问题也会变得很困难,甚至会阻碍业务的发展。

而这种情形下,如果公司的技术人员对于 Redis 都很熟,综合评估来看,Redis 也基本可以满足业务 90% 的需求,那当下选择 Redis 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决策。

所以,做技术选型不只是技术问题,还与人、团队、管理、组织结构有关。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当你在和别人讨论技术选型问题时,你会发现每个公司的做法都不相同。

毕竟每个公司所处的环境和文化不一样,做出的决策当然就会各有差异。

如果你不了解这其中的逻辑,那在做技术选型时,只会趋于表面现象,无法深入到问题根源。

而一旦你理解了这个逻辑,那么你在看待这个问题时,不仅对于技术会有更加深刻认识,对技术资源和人的把握,也会更加清晰。

希望你以后在做技术选型时,能够把这些因素也考虑在内,这对你的技术成长之路也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