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程序教程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其他

当前栏目

LINE理论到复现

2023-02-26 10:19:47 时间

文章主要是提出了一阶相似性和二阶相似性

文章链接:Large-scale Information Network Embedding
参考链接:知乎笔记LINE
代码见:Colab

LINE可以适用于任何类型的graph,如无向图、有向图、加权图等,同时作者基于边采样进行了目标函数的优化,使算法既能捕获到局部的网络结构,也能捕获到全局的网络结构。
LINE理论到复现

(福利推荐: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服务器最新限时优惠活动,云服务器1核2G仅88元/年、2核4G仅698元/3年,点击这里立即抢购>>>

优化目标

一阶相似度:如果两个顶点之间有直接相连的边,则一阶相似度由权重决定,若无则为0;
LINE理论到复现
经验概率LINE理论到复现(wij表示的是ij两点之间的权重,W表示的是所有边的权重和)
因此目标函数变为:

LINE理论到复现
使用KL散度公式计算两个概率的差异(即LINE理论到复现),带入到公式,上式化简为:
LINE理论到复现
优化LINE理论到复现更小也就是让联合概率LINE理论到复现更好地拟合经验概率,得到的各顶点向量能存储一阶相似度信息。
二阶相似度:
二阶相似度经验概率:LINE理论到复现(wij表示的是ij两点之间的权重,di表示的是所有顶点i的出边的权重和)

如何理解该经验概率可以表示二阶相似度?原文中对二阶相似度如此定义:The secondorder proximity between a pair of vertices (u, v) in a network i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ir neighborhood network structures.
也就是说若将两点的临边经验概率向量表示:如下图示:
v1=(w14,w15,w16,w13)=(3/11,2/11,4/11,2/11)
v2=(w24,w25,w26,w27)=(3/9,1/9,4/9,1/9)
两向量的相似度即可表示此二阶相似度。

那么如何使得我们得到的顶点向量表示能够“蕴含”该二阶相似度的信息呢,关键在于两点向量表示在某一表达式处理后,能够得到近似于上述真实概率分布(经验概率)。
换言之,就是要更好地拟合下面的预测概率表达式和经验概率LINE理论到复现LINE理论到复现
LINE理论到复现(|V|为所有顶点个数)

为保证二阶相似度能够被保证保留在向量信息中,如原文说,we should make th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exts LINE理论到复现specified by the low-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be close to the empirical distributLINE理论到复现也即目标函数如下:
LINE理论到复现
其中,LINE理论到复现表示的是顶点i的重要度,在下面的化简中,以LINE理论到复现(顶点i的出度)近似之,在实际上也可用PageRank等方法估计得到。
使用KL散度公式计算两个概率的差异(即LINE理论到复现),带入到公式,上式化简为
LINE理论到复现

模型优化

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优化向量LINE理论到复现,也即两个嵌入矩阵(embeddings和context_embeddings)的内容(用两个矩阵的原因和w2v中的一样),使得上述式子(LINE理论到复现LINE理论到复现)最小化。
在接下来,一阶二阶分别优化,最后得到的向量拼接即可。

负采样

由于O2式具体化之后为
LINE理论到复现
在计算分母LINE理论到复现时,需要遍历所有顶点,效率极为低下,因此需要采用负采样的方法提高效率。
LINE理论到复现

别名采样

在优化两个目标函数时,有以下问题:若为带权图,使用梯度下降法优化参数时,要将边权重LINE理论到复现乘上(直观上感受,这样的原因在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将权重为w的边拆分为w条无权边,但是会因此耗费很多内存,所以要考虑另外一种方法:对于权重较大的边以更高的概率采样,权重小的则以更低的概率采样,采样后的边都视为无权边,这样既能解决学习率低的问题,也能避免内存耗费的问题。
采样的方法参照Alias method,带入到此来说就是对于N条边,边权重之和为sum,每条边被采样的概率为LINE理论到复现,先从1-N取一个整数n,再随即从0-1取一值p,若p>Prob(n),则采样别名Alias(n),否则采样本名n。这样就可以采样得到真正需要训练的边。在生成batch时可用。

复现代码

这一部分花了较多的时间,主要是在复现的部分,网络上没有什么可供参考的复现的资料,且因为学习复现node2vev和deepwalk时并没有用到pytorch或者是tensorflow框架(直接用的gensim里面的word2vec),所以在这里我希望自己至少能动手改写一个pytorch的代码,以加深对整个框架使用的了解,找到了openne的开源代码(tf框架写成),在认真阅读代码并结合博客后,对代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动手改写了pytorch版的,也就是在这里我意识到这些框架代码的共性和核心:一些基本的参数(iter,batch_size,epoch等的选择以及调整的意义),loss函数的确定和batch的选择是最为核心的部分。
在最初没有意识到一个小的细节问题前,改写后的pytorch代码loss下降效果远远不如tf版,于是尝试修改batchsize并看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最后是在同学帮忙看找到的,问题在于误使两个矩阵相同了)虽然最后问题并不是batch_size,但也算有所收获。(batch_size会影响什么)
基于一个tf版本的代码(openne中的line.py)改写了一个pytorch版本,并以blogcatalog作为数据集,代码可见Colab

MICRO-F1

使用数据集BlogCatalog得到的Micro-F1=0.3757828810020877

可视化

使用数据量较小的wiki进行可视化,可以看到有一定的聚集效果(代码见:Colab
LINE理论到复现

LINE理论到复现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QQ153890879修改或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LINE理论到复现

你还在原价购买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产品?那就亏大啦!现在申请成为四大品牌云厂商VIP用户,可以3折优惠价购买云服务器等云产品,并且可享四大云服务商产品终身VIP优惠价,还等什么?赶紧点击下面对应链接免费申请VIP客户吧:

1、点击这里立即申请成为腾讯云VIP客户

2、点击这里立即注册成为天翼云VIP客户

3、点击这里立即申请成为华为云VIP客户

4、点击这里立享阿里云产品终身VIP优惠价

喜欢 (0)
[[email protected]]
分享 (0)